样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除此之外,还可以再打个比方。
一大盒巧克力平常可能卖100元,偶尔搞活动能卖到95元或者90元。
但在618,消费者迭完各种优惠券以后到手价105。
用户算来算去,用这个券迭那个券,还跑到你app里面的农场小游戏里面种田浇水施肥,不就是想着能便宜点?
结果你踏马还贵五块钱?
这不就是把消费者当狗遛吗?
这盒巧克力到底值90还是95,还是100?
不管值多少钱,肯定不是105元!
但有不关注历史价格的消费者就会觉得自己赚了,而且是大赚特赚,东西非常划算!
这种计算方式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既聪明又专业,实际上他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聪明。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我告诉你》上线以后迅速出圈,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用程序将价格进行量化,打破所有商家促销销售套路。
这一点做的很合消费者的胃口,不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几百万的用户量。
其三。
这是最后一点,苏澄觉得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点。
这一条跟产品本身就没什么关系了,而是人的能量消耗方式。
用学术一点的名字就是:客观规律。
一个人每天大大小小可能要做上百个决策,尤其是连续的决策和变化应对会让人消耗大量的能量储备。
每个人都想走最省力的捷径,用最效率的方法。
具体怎么操作?
那就是看价格趋势,不管商家玩什么套路,用户怎么算账,非刚需又不是史低,那就不划算。
为了降低决策的风险,还会参考其他已经购买使用过的消费者的评价。
《我告诉你》就是遵守并满足了这样客观规律,所以它在某个角度上是很成功的。
它的出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只是被针对了而已。
在资本这里可不管什么意义不意义。
我的巧克力本来能多卖105,现在只能卖89,这帮人肯定不乐意啊!
比原来少赚了16块钱呢!
不对!
少赚了16块钱就是我亏了16块钱啊!
我亏了16块钱就相当于你从我这里偷了16块钱!
一单16,一年那么多的成交量我得亏多少个16啊!
必须给你干掉。
所以《我告诉你》死了,被集团定性为了不再可持续发展的不良资产,上架拍卖。
……
总部的效率很高,尤其关于时效性的东西都是第一时间处理的,《我告诉你》第二天就已经上架了资产处理的门户网站。
小陈的速度也很快,当天下午就给苏澄发了消息,说她已经用850万买下来了,问苏澄接下来的打算。
苏澄还没来得及答复小陈,就被龙若璃的助理给请到了办公室。
他让小陈先按程序走,自己这会有事情,晚点再回复她。
苏澄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便敲门进入龙若璃的办公室。
“苏组长,请坐吧。”
“龙总找我有事情吗?”
“嗯嗯,《我告诉你》这个资产已经卖出去了。”
“啊?这么快吗?”
“对呀,还是挺快的,你猜卖了多少钱?”
“不会比七百万还要高吧?”
“我都这么说了,那肯定啊!”
苏澄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演技,装模作样的表现自己的惊讶之情。
他从老东西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包括演技。
眉毛怎么动,眼睛怎么眨,嘴巴是合起来还是抿着,苏澄不但在情绪上演绎着,还控制着自己脸上这些细节的微表情。
苏澄可知道,老东西的团队里面有微表情分析专家,他这会可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龙总,您直接告诉我吧。”
“850万,比你标的那个数还高50万!”
“龙总,出价很激烈吗?”
“倒也不激烈,只有三个买家出价,也就十万十万的加,加了几口就敲定了,上架几个小时就成交了。”
龙若璃毫不吝啬地夸奖着苏澄。
“多亏了你的主意啊苏组长,市场证实了这一点,确实能卖到700万以上。”
原本前辈的建议价是650万,苏澄的建议价是800万,最后成交价是850万。
“你这么一句话就为集团多赚了两百万!”
苏澄听到龙若璃夸他还有点瘆得慌,他很不习惯也非常抵触老东西的人夸他。
老东西几乎不会夸奖自己。
“没有啦龙总,其实是我们组里讨论出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哎呀,苏组长谦虚了。”
不过龙若璃同样表达了她的疑惑,因为她觉得《我告诉你》是不值850万的。
800万都有点虚高够呛。
龙若璃甚至都做好了降到五百万乃至四百万的价格区间了。
“你觉得什么人会850万买一款快要死的产品?总不能是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