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了!”
同事也满意的说道:“是啊,去茶餐厅吃,中午总是要排队很长时间,选择少。虽然这个是自助式餐饮,没有什么服务,但那些餐厅也是忙到态度恶劣,这样一看,这没有服务反而是个服务。”
“哈哈”
严祖和看到宾客满座,一时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按照姐夫的说法,接下来大家乐餐饮,每年要开三家门店,直到开满全港。等到了一定的规模,便可以趁着地产低谷时,购入店铺,壮大企业的资产,再择机上市。
寥寥数句,严祖和觉得自己要用很多年去努力的完成。
数日后。
在半山的马季仙侠道,严氏祖宅。
严智多召集两个儿子及家人,进行家族团聚。
严智多有11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大,有四个弟弟。但留在内地的很多,另有一个弟弟严智桐来到香港,两个妹妹严彩韵、严幼韵移居美国。
严智桐是前章华毛纺厂的总工程师,也就是和刘鸿生合伙的那个毛纺厂,其只是小股东。
严智多一向非常得意,12个兄弟姐妹中,他是嫡长子,也继承了家里的商业;更重要的是,他找了一个好女婿,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如果不是女婿的规劝,他恐怕未必会来香港;包括弟弟严智桐,也是因为刘鸿生迁港,才跟着工厂过来。
来港后,虽然事业发展不算好,但他至少守住了家族财富——即投资了大量的物业,保守的发展起来。
如今的‘严智多家族’,拥有两幢中环大厦,及其他一些贵重物业,资产也是近亿港币。
席间。
严智多询问道:“祖和,那个大家乐快餐的生意怎么样?”
严祖和放下筷子,恭敬的说道:“生意很不错,很受大家的欢迎。接下来,我们准备在湾仔和铜锣湾开设第二、第三分店!”
严智多微微皱眉,说道:“发展这么快?”
严祖和说道:“主要是建立了中央厨房,发展第二、第三分店势在必得。更何况,长实集团给的计划是——每年三家门店的扩张速度。”
严智多一听长实在把握大计划,顿时放下心来,他和大女婿认识三十多年,也一起合伙做了不少生意,就从未见大女婿亏过,而且每次都是大赚特赚。
稍后,严智多又对二儿子严祖孝,说道:“你的塑胶和假发厂,最近怎么样?”
严祖孝虽然是严人美的非‘一母同胞’,但其母亲徐青畹,当年对严人美还是不错,且帮过陈光良,所以严祖孝的发展,自然也得到陈光良的帮助,其在香港属于第一批进入假发和塑胶产业的工厂主。
“回父亲,塑胶和假发产业,在香港已经发展六七年,整体上也已经在走下坡路,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中小工厂。受行业的竞争,现在利润已经不高,但应该还能维持几年。所以,我最近也在寻找新的出路。”
严智多对于这种情况,毫无办法,毕竟他年龄也大了;而且,他主要的精力,还是管理家族信托上。
于是,他说道:
“我们家族信托的两幢中环贵重物业,已经全部完工,并全部出租出去;与此同时,去年你们大姐夫建议我套现信托的证券投资,再次避免了损失。目前,家族信托的贷款已经偿还完毕,且已经源源不断的产生租金,故我打算启动家族成员的每年分红。”
“我征询过你们的姐姐和妹妹,她们都资源放弃。所以祖和、祖孝你们两人,再加上你们的子女,都是均等的;但女性成员,只有严性才能分红,且是未出嫁前”
这算是个家族会议!
严智多觉得凭借这个‘家族信托’,便能严氏家族,再富五代也不是问题。
严祖和说道:“父亲,这分红是不是还早了点。家族信托的资金,可以继续投资物业。毕竟,你身子骨很好,可以继续领导家族.”
严智多摆摆手,说道:“老了,我已经没有什么野心。特别是建成两幢中环大厦后,更是不想再做事,以后就是你们兄弟两人自己的奋斗。祖和你得大姐夫一家的帮助,总算事业又有了起色;而祖孝虽然你的两个工厂在走下坡路,但毕竟你也持有一幢北角的工业大厦,且还有点底子。以后,就靠你们自己了!哪怕是你们姐夫一家,也已经帮我们家够多了,你们两兄弟要是再失败,也不要求到那里,就好好的靠家族信托吧!”
大儿子都已经40岁了,哪里还能再去求人家。
“是,父亲。”
严智多满意的点点头,心情也彻底放松下来。从爷爷开始,他们严氏家族可谓是高门大厦,但那只是过往的辉煌,当年的上·海滩不知道有多少豪门家族,但又有几个真正的传承下来。
说到底,他严智多应该是传承的还不错,虽然他多亏了自己的大女婿。
稍后。
严祖和突然说道:“父亲,这座祖宅该选择重建。我听文杰提起过,他们陈氏在干德道的宅子,也会修建半山豪宅大厦,然后用于长期出租。我们这个地盘也有近两万平方尺,完全可以修建一幢豪宅大厦,长期供出租。”
他从外甥那里,学到了不少地产开发的经验,相比较他们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