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真的没想名垂青史啊> 赢得生前身后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赢得生前身后名(2 / 3)

州刺史、临安县令等带回京城调查,并对常大人之棺再行检验,还请妇君对朝廷多些信任。”

这时,突然有人敲门。

一小吏走了进来,对着御史中丞附耳几句。

御史中丞面色不变,只说道:“今日便到这里吧,妇君好生歇息。”说完就招呼何榆离开了。

“大人?”走出房间后,何榆有些不解。

御史中丞叹了口气:“这桩案子可不简单啊。”

“和州刺史冯琳虽不是声名显赫之辈,但其母可是跟随先帝打天下的宋国公冯絮。因此,负责问询的官员多有顾忌,而冯琳正是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乱攀咬,甚至牵扯到了几位宗室亲王。”

她盯着何榆的眼睛,似是要看穿她的想法:“既如此,你还愿意查下去吗?”

御史中丞以为何榆就算不会退缩,也会犹豫一二,谁知她毫不犹豫地应下了,如她还未得知此事之前一样果断。

何榆当然会答应了。

这不是送上门的机会吗!

管你什么开国功臣、宗室亲王,她不仅要查,还要查这些人的亲朋好友,上司同僚。

只要她牵扯的够多,还愁不能遗臭万年吗?

御史中丞拍拍她,很是欣赏:“很好,那便由你代为问询,尽力从冯琳嘴里得到突破口。”

“是,大人。”

*

和州刺史冯琳没个正形地倚靠在椅背上,悠闲地打量着这间在寻常官员看来,如洪水猛兽一般的问询室。

听到开门声,她头也不回,只是懒洋洋地开口道:“又来了?”

何榆行礼:“下官御史台侍御史何榆,奉命前来,就常玉之死一案问询大人。”

“哟,换人了?”和州刺史这才来了些兴致,回过头看她。

“何榆?”她想了想,“没听说过。”

何榆倒也不在意:“下官不过六品小官,大人没听说过实属正常。”

“品性倒是不错。”和州刺史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想听我说什么?”

何榆慢条斯理地理着证据:“常玉一死,她的随身书吏和同僚就都升了官。”

“再加上这充满了打斗痕迹的死亡现场却被临阳令强压为自杀。”

“冯大人,这怎么想都说不过去吧?”

和州刺史点了点头:“嗯,有理。那依何大人的说法,临阳令和那几个升官的,倒是嫌疑很重啊。”

“与本官有何干系呢?”她又倒在了椅子上,等着何榆的回答。

何榆只是接着加码:“可常玉的遗书上明确指认了大人,这也没关系吗?”

和州刺史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突然大笑:“何大人可真会开玩笑。”

“倘若真有这样的遗书,临阳令又如何大人所说,怎么会不将其暗中毁掉?”

“大人这就说到重点了。”何榆也笑笑,“这遗书并非在常玉住处,而是被其提前寄回了家中。这不。”

她从袖中抽出了一封信:“就是这个了。”

和州刺史猛地直起身子。

正要开口时,何榆却将信重新收了回去。

“何大人这是作何?”和州刺史有些迷惑了。

何榆苦口婆心:“大人,下官之所以一直好言相劝,正是为了不让大人蒙受冤屈啊。”

“常玉信中牵涉之事重大,如何能是大人一人指使?依下官拙见,大人定是被人威胁了!”

和州刺史听得沉默。

她在干嘛?

何榆接着慷慨激昂:“定是有王公贵族压迫大人,才让大人被牵连进此事吧!”

听闻此言,和州刺史面上原本的慌张景荡然无存,转而换上的是狠戾的神色:“何大人,良言难救求死之人,本官劝你,见好就收。”

“大人不必慌张。”何榆脸上却是浩然正气,“大人的依仗,下官也有所耳闻。”

她像是报菜名一样开始列举:“平昌王、中山王、淮安王以及宋国公、邢国公、信国公等几位勋贵,可都是贪污水灾赈济的大户啊。”

这是刚刚从御史中丞那里听说的,上位官员审讯时和州刺史提到的。

和州刺史瞠目结舌。

“你……你竟真的敢?”

“这便是下官身为御史的责任了。”何榆微笑一礼,“大人可还有补充?”

“或许。”她想了想,“还有康王的参与?”

这一记重击,更是让和州刺史无言以对。

前前后后问询她的几位官员,无一不被她所牵扯之广而吓退。

但这个何榆,竟丝毫不避讳宗室亲王和开国名臣,甚至主动提及。

还有康王,这可是一品亲王!

见和州刺史被自己镇住,何榆满意极了。

“看吧,统子。”她对系统说道,“她之前攀扯的那些算什么?要扯就扯大的!”

她可真是个遗臭万年的好苗子,何榆想着。

名臣系统深有同感:“不知道御史中丞会不会后悔邀请宿主来查办此案。”

何榆不在意,她巴不得御史中丞讨厌她,这不是更加助力她的任务吗。

见和州刺史不再回话,何榆最后放了一剂狠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