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先″拆屋",后“开窗”
下朝后。
庄淮跟着内官走进殿内,伏身行礼:“臣庄淮参见陛下。”“起来吧。”
听到他进来,皇帝这才从伏案批阅中直起身子,挥挥手示意他起身。“谢陛下。”
庄淮站起来,规规矩矩地垂首,等待皇帝开口。“内卫针对你的调查已经结束,你在平叛中的作用也会被公布,朕说过,会还你一个清白。”
皇帝的语气很平静,但听到之后的庄淮却是激动地抬头:“谢陛下!承蒙陛下不弃,臣才得以有今日。臣虽不才,但愿为陛下征战四方,除尽宵小之辈!“庄卿的赤诚之心,朕看到了。”
闻言,皇帝轻笑道:“朕记得,庄卿似乎是丰州人士?”“是。"庄淮有些惊喜,“臣正是从丰州从军,幸得陛下破例,这才能有机会为陛下尽忠。”
皇帝满意地颔首。
“既如此,庄卿既然在北疆长大,对北狄应当是有了解的。”她将御案一旁的地图抽了出来,在桌子上铺开,示意庄淮靠近些:“庄卿对北狄内部各氏族可有了解?”
庄淮看着地图,解释道:“回陛下,臣还在丰州时曾了解到,在北狄内部,赫连氏早有不臣之心,且在不断煽动其他氏族联合起来反对贺兰氏。”“因此臣以为,贺兰修正是为了巩固统治,压下反对之声,才想要靠着攻打大梁立威。”
“不错。"皇帝赞赏地点点头,“内卫前去北狄的调查结果也是如此,并且在和谈之后可以确定的是,斛律氏已经同赫连氏私下达成共识,要支持赫连氏成为新的北狄之主。”
闻言,庄淮皱起了眉头:“斛律氏竞然会支持赫连氏。”皇帝对他的反应有些好奇:“怎么,这斛律氏可有不妥之处?”“回陛下。"庄淮解释道,“至少在臣离开丰州之前对斛律氏的了解,是不太可能甘作辅佐之臣的。”
“可这么多年来,在贺兰氏的统治下,斛律氏还是很老实的,并未有出格之举。”
一旁站着的指挥使插了句话。
“的确。“庄淮点点头,解释道,“但其实斛律氏的族人只是不主动生事,但也并不会听从贺兰氏的命令。”
“原来如此。“皇帝若有所思,“看来斛律憬上次进入使团,的确是为了使贺兰非犯错,从而使贺兰氏的威信再次下降。”庄淮对和谈之事只有简单的了解,因此并不知道斛律憬的作为。他也很识趣,没有多问不该问的,只是接着讲述自己了解的:“丰州与北狄互市,臣也曾随商队去过北狄,意外结识了斛律氏的斛律望远,臣对斛律氏的了解正是从他这里得到的。”
这是北狄的规矩,女子可用单字为名,彰显尊贵,男郎就只能用二字名字。皇帝没想到还能收获意外之喜,她来了兴致:“回到大梁后,庄卿和此人可还有往来?”
“回陛下。"庄淮有些心虚,他不能确定和北狄人私下往来在当下是否会被记为通敌,“臣不敢欺瞒陛下,臣与斛律望远的确仍有书信往来。”他没想到的是,皇帝正需要一个,能有合理理由与北狄内乱的几个氏族联系上的人。
见皇帝并未有责怪之意,反而对他和斛律望远的交往很是好奇,庄淮安了心,开始细细讲述自己对斛律望远的了解。大
代州。
“陛下怎会用你这种不敬圣人,不守规矩的小人!”宋家长老气的差点晕了过去。
何榆也没想到,自己只是要和宋佑商议科考改革之事,可谁知道宋家长老得知新来的别驾对代州的科考要提出建议时,一定要参与进来。她们还以为何榆是来示好的,这才倚老卖老,非说什么,身为宋圣人的后人,没人比她们更懂科举,因此何大人若有科举改革的想法,请她们做参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宋佑实在是有些尴尬,可她只是小辈,如何能阻止?也就只能带着何榆换到了更大的屋子,等待商议开始。何榆没有备案,因此就还是按照原本的计划,先“拆屋”,后"开窗”。宋家长老在听到何榆要限制每家科考中第的人数时,就已经愤怒的整个人都在发抖,忍不住要痛骂何榆了。
可谁知何榆紧跟着又提出以个性为筛选标准,甚至要给白卷者满分,完全就是视代州科考数年来的参考书目,也就是宋家的家传典籍于无物!这尤其对于宋家长老这些守旧的人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若真如此施行,不仅自家数年来对代州科举的垄断将被打破,就连祖宗的圣贤之语也会被这些不学无术之徒给败坏!宋家长老眼睛一转,竞打算直接晕倒,正好治何榆一个不敬尊长的罪名。何榆求之不得,就算看出来了,也没打算阻止。但宋佑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家长辈在自己面前被气晕啊!若是真晕了,她会落得个不孝顺的名声不说,最主要的是她担心会影响到自己同何榆私下的共识。
毕竟宋佑还指望着能搭上何榆这条线,大力收购田地,又怎能因此事而轻易撕破脸。
因此她眼疾手快地冲过去扶住了宋家长老,并迅速吩咐下人将其带到里屋躺下休息,又叫了府上的大夫来照看情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变数,改革的商议才又回归到了何榆和宋佑二人身上。宋佑先叹了口气,向何榆致歉:“我家长辈年纪大了,实在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