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起了别的话题,周欲从书架上抽了一本新的笔记本出来,戴着耳机先把第二首歌的词格听写出来。
上大学后,周欲仍保持着高中时期语文老师要求的,用手写记录碎片、生活感悟的习惯,最原始的方式往往能带给她妙手偶得的灵感,这是在手机上用键盘打字无法比拟的。
刚刚一路上走来,周欲的脑海中构造了不少意境,她将一帧帧闪回的画面关联重叠,零碎的关键词一个接一个地冒出头,很快她落笔写下第一个字。
当晚,周欲将初稿写了下来,听着旋律一遍遍地过词时,耳朵里仿佛出现了陈京驰搭配旋律唱着歌词的声音。
周欲认为丰富的想象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称为优势,但丰富到出现幻听这事恐怕多多少少是精神有了点问题。
她放下笔,将笔记本上的文字转移到了手机的备忘录上,准备这几天再好好润色一下。
周二晚上,在校医室最后一次输液时,周欲将初版的歌词进行了细微修改。
自从上一次和陈京驰讨论过《夜的邀请函》后,周欲对于词曲之间的关联性有了大致的了解。除了最基础的表达外,文字的编排还需要考虑到歌手唱歌时咬字、归韵等问题,在最终版敲定前,她希望能尽量降低歌词给陈京驰演唱带来的风险。
尽管她从来没有怀疑过陈京驰的唱功,又或者这些都可以用模糊音巧妙地处理。
但她想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否则这几百字凭什么能值那么高价。
修改完成后,周欲给陈京驰发去消息,询问他明天下午在不在校。
隔了一分钟。
Chen:【在】
想到昨天他在通话里交代的话,周欲没透露进度,只告诉他歌词在写,问能不能见个面。
Chen:【明天下午我在学校录音棚录校歌】
周欲:【几点结束?】
Chen:【说不准】
十月份是江传六十周年校庆,之前听安可嘉说过学校会找几个学生录制青春合唱版校歌,果然陈京驰在列。
周欲猜测陈京驰的时间紧张,应该会排在第一个录制,打算下午下了课就赶过去。
周三下午第一节大课上完后,安可嘉和范歆收拾东西出发赶高铁,周欲则直接骑车来到了学校的演播大楼。
抵达录音棚后,周欲才知道陈京驰的“说不准”是什么意思。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听校歌的机会却屈指可数。棚外好几个人都坐在一起现场学歌,唯独没有陈京驰。
周欲走到监听室门口往里探头,透过玻璃看到他在棚里录歌,这才放下心来。
看来她时间掐得还算准。
周欲站到旁边等候,练歌的几人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一个女生注意到了角落里的她,走过来问:“你在等陈京驰啊?”
抬起头时,周欲注意到其余练完歌的男女生都朝她看了过来,她并不喜欢被众人当做焦点的感觉,准备到外面去等。
在她准备执行之前,女生告诉她:“他进去挺久了,应该马上就好,你再等几分钟。”
“……好,谢谢。”
她都这么说了,周欲不好再临阵脱逃,只能重新低下头降低存在感。
显然其他人并未发觉她的回避,几个人上前围了过来,一个男生问:“你是周欲吧?我们跟陈京驰是一个班的。”
周欲对陌生人向来秉持保持距离的态度,这跟他们是不是陈京驰的同班同学没有任何区别。她只点了点头做回应。
女生问:“你跟陈京驰之前认识啊?我听说你俩是老乡诶。”
“不认识。”周欲否认。
“哦,那你俩进展还挺快的嘛。”女生笑着说,“都来探班啦。”
周欲一怔,心中警铃大作。
她知道这些看热闹的人爱八卦,却没想到一句话能把两人的关系说得这么暧昧不清。从她的语气不好判断到底是不是玩笑话,但周欲清楚这话绝对不能传出去被人误会。
她正要开口解释,恰巧此时监听室的门被人从里推开,有人从走廊里出来,所有人的注意力被吸引过去,是陈京驰录音结束。
“下一个是谁?”录音师问,“快点,时间很紧。”
站在周欲面前的女生自告奋勇:“我先,我分段短。”
周欲注意到陈京驰的目光已经放在了自己身上,余光瞥到女生的身影消失在门后,她有种一口气没喘上来的憋屈感。
“出去说。”陈京驰朝她说。
周欲跟在他身后,走了几步,心里越想越不舒服,觉得有必要为自己做澄清,让陈京驰知道自己的态度。
毕竟他们是一个班的同学,万一女生在他面前说了什么,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周欲快步上前,将两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压低声音提醒:“刚刚有个女生误会我们的关系了。”
陈京驰当即停下脚步,回过头去看身后的几个人:“谁?”
周欲能感觉到背后投来的视线,她没转身,只说:“刚去录音的那个。”
陈京驰皱起眉,问:“她说了什么?”
周欲将女生的话重复说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