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一天涨一年知识,我诺奖拿到手软> 第43章 医术巅峰,李舟教授载入史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医术巅峰,李舟教授载入史册!(1 / 2)

一周之后。

鼓楼医院。

最先进的手术室内。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换头手术,即将开始。

本次手术全程直播,供医学界同行观看。

该直播间,被医学直播平台高高置顶。

当然,能观看到直播的用户,必须是医生或医学生。

普通网友,没有资格观看。

此刻的直播间内。

已经涌进数以万计的医生或医学生。

医生们弹幕齐飞。

“换头手术?我没看错吧?李舟教授要挑战世界最高难度的手术?”

“头颅移植,一直被视为科幻和神话故事中才可能发生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做到!”“换头术有四个障碍要逾越,分别是中枢神经再生问题、免疫排斥反应问题、大脑低温保存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预防问题、伦理层面问题。这些问题都克服了吗?”

“换头需要切断脊髓,已经切断的脊髓神经,如何一根根的连接成功?”

“我希望手术能成功,一旦成功就将给很多瘫痪和残疾人士,带来新的希望!”

“换头续命啊!不管这台手术能否成功,李舟教授和鼓楼医院,都创造了历史!”

弹幕议论间。

穿着手术服的李舟,来到镜头面前。

他对着直播镜头介绍道:“病人身患脊髓性肌肉萎缩,生活无法自理。

目前这种疾病无法治愈,只能靠天价药物才能延续生命。

院方和患者沟通过后。

患者选择尝试换头手术,成为一名健全人。

身体捐献者,选择的是一位身体结构、血型、性别和组织相匹配的免疫表型脑死亡患者。

整台手术,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头部吻合,第二部分是脊髓融合。

根据术前计划,手术时间持续18个小时,参与人数100人。

100人分为两个手术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辅助人员、医疗助理、心理医生。

现在,患者和捐赠者的体温,都已经降至零下15摄氏度。

从而减缓细胞死亡速度,降低人体新陈代谢。

本台手术,已经通过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话不多说,手术正式开始!”

直播间所有医生的注视下。

李舟先是切开患者颈部周围的皮肤、肌肉、血管、骨骼等组织。

再用一把特别锋利的刀,使患者的头颅与脊髓分离。

切口非常整齐,以便于之后的脊髓缝合。

另一边的手术台。

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林帆,迅速分离捐献者的头颅和脊髓

双方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完成这一步骤后。

林帆将患者头颅,送至旁边手术台。

接着,李舟使用人造血管,将捐赠者的身体,连接到患者的头部。

直播间的医生们。

此刻都松了一口气。

换头手术的第一格环节“头部吻合”,已经圆满成功。

但是他们很快又揪心无比。

换头手术最难的环节,是脊髓融合!

先前切断脊髓的同时,也切断了上百万根脊髓神经。

现在需要一根一根的接回来!

如果不能全部接回。

即使患者术后存活下来,依旧是瘫痪。

那就彻底失去手术的意义。

手术台上。

李舟对着镜头解说道:“当前的医学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关键的问题……离断后的脊髓如何能够完美地做到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

为了解决这一点,我使用一种特殊的融合剂“聚乙二醇凝胶’,来解决脊髓连接融合的问题,它可以加速神经融合。

通俗易懂的说。

它就像一种胶水,可以让脊髓融合。

但我们仍然要尽可能多的,连接一根根主要脊髓神经……”

说话的过程里。

李舟正在连接一根根脊髓神经。

高清直播视角内。

观看直播的医生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脊髓前静脉、脊髓后动脉、脊髓后静脉、脊髓后外静脉、背根神经节、背神经等脊髓神经,被一一连接。

手术室内的医疗辅助人员们,通过3D打印模型,一停不停的告知李舟,后续该连接的具体脊髓神经。同时,手术台第一助手,正在往患者脊髓注摄诱导多能神经干细胞。

这种干细胞,可以进行让分离的脊髓神经末梢,搭建一座“桥梁”,更方便的进行神经连接。手术台第二助手,正在用名为聚乙二醇的凝胶状物质,融合脊椎创面,促进干细胞啮合,使众多脊髓神经进行粘连。

手术台第三助手,正在用大量复合组织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有效保护中枢神经功能,解决抗排斥问题。同时,他采用抗CD52单克隆抗体清除T细胞,配合骨髓移植重建免疫系统。

手术台忙碌的同时。

医护人员们,全身心的配合这台手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主刀医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