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一天涨一年知识,我诺奖拿到手软> 第61章 李教授名望暴涨,医学生之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李教授名望暴涨,医学生之师!(1 / 2)

1月18日。

燕京协和医学院。

宽敞明亮的会议厅内。

学校700多位教师,齐聚一堂,参加本学期最后一次教师大会。

每个人的座位前,都摆放着一堆崭新的医学教材。

这些教材,涵盖《人造血液学》、《人造脐带血》、《免疫学》、《疫苗学》、《病毒学》、《头颅移植学》、《神经连接学》、《干细胞移植学》等医学领域。

足足10本新教材。

摞在一起,厚度很高。

会议尚未开始。

教师们率先翻开这些教材。

粗略一看。

他们便赞叹连连。

“妙啊!李舟教授编写的新教材,水平太高了!”

“是啊!这些教材全都直指医学的本质,令人茅塞顿开。”

“醍醐灌顶!原来万能人造血液的奥秘,是这个样子的。”

“看李教授一本教材,真是让我胜读十年书啊!”

“哈哈,10本新教材,能让我们啃好久了!”

“李舟一点都不藏着捏着,真是我辈楷模啊!”

众人议论一阵后。

主座之上。

燕京协和医学院的院校长黄辰,开口道:“诸位教师,欢迎大家百忙之中,参加本学期最后一次教师大在你们每个人桌子前,都放着10本医学教材。

教材的编撰者,是我校优秀毕业生、金陵大学医学院的李舟教授。

人类历史首个艾兹病疫苗诞生、人类历史首台头颅移植手术、万能人造血液问世,以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愈艾兹病后,李舟名震整个医学界。

他利用空余时间,编撰这些教材。

现如今,这10本教材,都已经入选「什叁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对外出版。

内容方面。

10本教材,都直指医学本质,令人醍醐灌顶。

希望大家好好钻研,把这些教材里的知识,全部掌握,融会贯通,成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话音落下。

七百余位教师,纷纷点头。

医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又或者说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

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自从李舟崛起以来。

医学界的新知识,层出不穷。

如果他们固步自封,不接触任何新知识。

恐怕用不了几年时间。

就会被医学界淘汰!

正因如此。

燕京协和医学院的所有医学教师,都对学新知识非常感兴趣。

他们当年,也是从医学生过来的,擅长啃书。

比如,《外科学》教科书227万字。

比如,《内科学》教科书一248万字。

这两本大部头专业教材,都被他们啃下来了。

再学10本新教材。

完全算不了什么!

主座之上。

院校长黄辰,继续说道:“大家应该知道,李舟教授不光在金陵大学医学院任职,也会在网络上进行一些医学教学直播。

你们学新教材时,可以一边写,一边观看李舟教授的直播。

双管齐下,两相对照后。

肯定能更迅速的掌握新知识。

另外,李舟教授,在医学领域,总计发表20本教材。

经过对比。

这些教科书,要比燕京协和医学院的教科书,知识更全、内容更精妙、更通俗易懂。

如果学生从医初期,就能接触到这些教材,肯定会进步更大。

所以,校方详细讨论之后。

决定在下个学期,统一使用李舟教授编撰的这20本教科书,给学生们上课!”

话音落下。

全场一片哗然。

李舟很优秀,这一点他们每个人都清楚。

可问题的关键是……

他们也不差啊!

在场众人里,谁没有编写过几本国家级医学教材?

厉害的教授。

甚至编写教材的数量,超过十本。

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两院院士、国家级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等等。

平时给学生们上课时。

他们要么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要么使用自己独有的教学大纲。

可是现在……

学校竟然说,要他们用李舟教授的教材授课,这算怎么回事啊?

众人窃窃私语间。

白发苍苍的国家级教学名师程炜,站起身开口道:“我同意使用李舟的教材,来给学生们讲课!”闻言,在场教师们顿时一愣。

程炜教授,是燕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燕京协和医院的胃肠外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及胆道系统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

不仅如此。

霍教授是夏国医学会外科学峰会的全国胆道学组组长、《夏国外科杂志》、《夏国医学杂志英文版》、《夏国普通外科杂志》及《临床外科》等杂志副总编辑,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