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缕都像钢针,扎入他感知的最深处。
脆弱!无力!
前所未有的虚弱感淹没了他。
方才觉得肉身是束缚。
此刻才明白,那亦是这世间最坚固、最温柔的堡垒。
而现在堡垒被他自己亲手推开,将最柔软的内里毫无防备地暴露在残酷的天地之间。
每一秒都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每一缕微不足道的物质世界波动都带来濒临毁灭的恐惧。
他的元神在这恐怖的压迫下瑟瑟发抖,光芒明灭不定。
仿佛随时都会像肥皂泡一样,“啪”地一声彻底崩碎,消散于无形。
回归!必须立刻回归!
求生本能发出了最尖锐的嘶鸣。
那刚刚才挣脱的、被他视为藩篱的沉重肉身,此刻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那是唯一能庇护他的港湾陈白榆的元神雏形再不敢有丝毫耽溺于所谓的“自由”。
拼尽全部力量,如同被狂风暴雨击打的雏鸟,挣扎着、哀鸣着,循着那一点尚未断绝的因果联系,仓皇地投向下方那具安静盘坐的肉身。
试图逃离这无所不在、几乎要将他碾碎的物质压迫。
世间犹如浩瀚苦海,人在其中浮沉。
肉身如同漂泊小舟。
魂儿则是舟中旅人。
唯有用小舟承载着旅人,才能向着彼岸缓缓航行。
若是没了肉身这渡世之舟。
陈白榆那只是初具形态的元神终究只是风中残烛,没机会在这现实物质世界的茫茫苦海里生存多久。而幸亏陈白榆各方面属性是同步增长的,那并非偏科战神的肉身属性足够稳稳控制住元神。事实上现在的元神雏形,连主动脱离出窍都尚且做不到。
哪怕陈白榆不主动去尝试收回元神,它也会在出窍到一定程度还没完全离开肉身之前,被肉身的引力重新吸回去。
而当陈白榆主动去收回元神时。
这个过程就被提前,并且速度更快。
此刻,肉身律动着特殊的力量。
轻易就将试图脱离的不听话元神狠狠的拽了回来。
那初生的、躁动不安的“元神”,如同刚刚点燃的烛火,被无形的、源自血肉本身的力量牢牢束缚在躯壳之内。
每一次试图向外探出的冲动,都被更强大的生命磁场所牵引、压制,最终只能在这具堪称完美的物理形态内回荡、流转。
这种感觉很奇妙,并非痛苦,而是一种被强行纳入正轨的约束感。
就像汹涌的洪水被导入坚固的河床,虽不得肆意泛滥,却能因此积蓄起更磅礴的力量,奔流向前。整个过程没有法门,全凭直觉。
似乎只是意念微动,那弥散出去的元神雏形便如潮水般缓缓回缩。
最终不再狂野地试图“冲破”,而是如一层温润的光晕轻柔地包裹着肉身。
内外交汇,达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前所未有的安心感浮现。
就像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家中,得以卸下了满身的疲惫与风霜。
那是一种从骨髓深处涌出的踏实与安宁,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下来,只剩下自己与心跳的对话。元神回归肉身的瞬间,陈白榆甚至听到了一声若有若无的低鸣,那大抵是精神与肉体重新契合时产生的共鸣。
不过……
元神终究是隐约出窍过一部分。
所以随着肉身与元神的变化波动平息,也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全新感觉开始缓缓浮现。
那是元神曾经“看”到过的视角。
此刻依旧留下了一部分。
哪怕不用元神出窍,也依旧能够拥有这样全新的视角。
先是视野微微扭曲,书房里的荧光灯管晕开成朦胧光晕。
然后是声音变得扭曲,隔壁房间的键盘敲击声、小孩玩游戏时的低语、各处空调外机的嗡鸣……所有声音倏然拉远,又猛地逼近,变得异常清晰,每一声都敲击在某种全新的感知维度上。这种状态是一种超然的观察者视角。
是全新的感知能力浮现。
陈白榆愿将其称为精神感知,或者叫做神识也行。
毕竟这种精神高度凝聚却又无限外放,仿佛与周遭环境达成微妙共鸣的体验,不正是道家典籍与玄幻小说中描述的神识么?
就好像在第五感之外凭空强行添加了一个全新的感官,而这个新感官还能统合五感的效果,同时体会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其体验感和【直觉·Iv1】有些像。
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陈白榆闭上眼,却“看”得更清楚。
那不是视觉,而是一种弥散的、纯粹的“感知”。
那是思维与精神本身不再局限于颅腔,如同挣脱了引力的水银,向着四周流淌、蔓延。
他能“感觉”到墙壁对面蒋皓辰电脑桌上的碗中,有着排骨汤的热气从碗口袅袅升腾的轨迹。他能“捕捉”到窗外不远处,有一片树叶脱离枝头时那细微的颤动的空气。
甚至能“触摸”到脚下地毯的柔软乃至地板内水泥结构的触感。
肉身依旧坐在工学椅上,但精神的触角已向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