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院长,有三个孩子很有读书的天赋,我想明年让他们去学校读书,毕竟我不是专业的老师,教点基础还行,再往深了教,怕耽误了他们的前途。”薛玖一拍脑袋,急忙说道。
“很有天赋?”
“是的,说是神童可能都不过分。”薛玖很肯定的说道。
“神童!”王院长瞪大了眼睛,很是震惊的看着薛玖,她想从薛玖那里得到确定。
她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正在玩耍的孩子,声音有些激动:“真有这样的孩子?那可不能耽误了!咱们福利院,要是能出几个读书人,将来有出息了,也是孩子们的福气
“就算不是神童,天赋也不差。”
“送去学校是应该的,不过我要考虑一下送到哪里去,既然他们有天赋,就不能随便安排。”王院长神色严肃的说道,对于小孩子的事情,她从来都不会掉以轻心。
这事不着急,薛玖也没多说,又开始了下午的教学,现在他把学生,根据年龄和进度,分成四组分别教学。
七岁以下的是培养兴趣,七岁到十岁的主要是打基础,第三组是年龄十岁以上的,给他们就是填鸭式高强度教学,尽可能的让他们多学一些东西;第四组就是三个天赋好的,也是学习进度最快的。
以薛玖对自己能力的推算,最多一年半年,自己就没有东西可以教他们。
最主要还是外语,薛玖记得就这两年,俄文就要列入教材,那玩意自己就只记得“乌拉!”
……………
轧钢厂今天任务轻,易中海就请假提前回了四合院,有件事他在心里已经琢磨了大半天,想要找人商量一下。
易中海与聋老太的关系,还要从六年前那个下午开始。
因为兵荒马乱,为了厂里工人安全,娄老板决定把中级技工安排到一起居住,而易中海接到的命令,就是搬迁到如今居住的四合院。
偌大的四合院,差点看花了易中海的眼睛,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住在这么豪华的地方,虽然只是暂住,虽然只是住在其中两间房子。
一行人来到四合院的时候,已经有住户在欢迎他们的到来,有两户人易中海认识,厨房的何大清,娄老板的司机之一许富贵。
通过介绍他知道,一户人姓贾,男人是看守四合院大门的;另外就是一个小脚老太婆。
易中海没有想到,只是扶了一下老太太,他就分到了中院;另外一户人分到前院,女人接替贾家看大门,算是多了一份收入,而送他们来的副厂长,宣布贾家男人去厂里上班;另外一户人去了跨园。
住在中院,肯定比前院和跨园安全,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如果有乱兵闯进来,也有时间反应,说不定可以逃跑,就在房子后面,可是一直摆放着梯子,随时能翻墙逃跑。
易中海很聪明,他察觉到副厂长对小脚老太很尊重,于是搬进四合院之后,就让妻子帮着照顾一下。
投入是有回报的,没过多久,老太婆就和他们家熟悉了,往来也多了不少,老太婆偶尔提点他几句,就让他觉得受用无穷,租的房子也变成了私产,让他一家在四九城落地生根。
四年前,被称为聋老太的小脚老太,和他开诚布公的谈了一次,他们家负责照顾老太婆晚年,将来帮着送终,将来后院那一间房子和其它财产,都将留给他们夫妻。
还是中级技工的易中海,想到将来能得到一笔遗产,自然非常高兴,这老太婆已经五十多,说不定过几年就没了。
提着从供销社买的金鸡饼干,易中海回家和媳妇商量了几句,这才去后院,敲响了聋老太的房门。
“太太,在家吗?”
“中海啊!进来吧。”房门打开,聋老太杵着拐杖,打量了一下易中海,转身回走。
易中海急忙上前,躬着身子扶着聋老太,两人来到桌子边坐下。
看了一眼饼干,聋老太心里清楚,这是又来求自己帮忙了。
“太太,我有件事向您请教。”见到不动如山的聋老太,易中海主动开了口,声音很温和,似乎怕京着了老人。
“嘛事儿?”
“我多半是没后人了,翠兰亲戚也寻找不到,所以想找个养老人,想您老帮忙拿个主意。”易中海惆怅的说道。
“那就收养一个,听说外面孤儿很多,收养一个不记事的,等到养大,你还没有六十,这不就行了。”聋老太淡淡的说道,对于易中海没有孩子的事情,仿佛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一听收养,易中海脸色就一变,手都哆嗦了一下,连连摇头道:“收养一个,不说我能不能等到那一天,万一是个不孝顺的就惨了,隔壁胡同张瘸子的事情,您也应该听说了,不是军管会压着,恐怕都被赶出家门了。”
“你是想找个院里的,将来给你养老?”聋老太一下就猜到了易中海的心思。
“是的,贾家东旭这孩子,我看是个孝顺的,现在又是我徒弟,您觉得如何?”易中海问道。
“嗯,孝顺是孝顺,就是性子弱了一些,将来恐怕没甚出息。”聋老太轻轻点了点头。
“没能力也没多大问题,跟着我学钳工,也能养家糊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