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铁证如山(1 / 2)

林美瑶踩着高跟鞋冲了过来,米色风衣下摆溅满了泥点,裤脚也被雨水浸透贴在小腿上。

她喘着气站定,看了眼吴海荣,眼神立刻警觉起来。

她迅速凑近苏晓玥耳边,用粤语飞快地说:“叔叔醒了!他迷糊中说了几句关键的话,卫家的账本藏在龙海T区8号仓!他说那是卫成霖最重要的证据,不能让别人抢走!”

吴顺强一个人爬通风管的画面,一下子在苏晓玥脑子里清楚了起来。

黑暗狭窄的管道,锈迹斑斑的铁网,还有他攀爬时压低的呼吸声。

“他是半夜溜进去的。”

齐娟娟递来一条热毛巾,水汽袅袅升起,映得她眼角发红。

“翻墙进的厂区,躲过两班巡逻岗才摸到通风口。结果发现不光有账本,还有整箱写着“市纺织厂’的确良布,封条完好,批次编号清清楚楚,全是吴兴阳签的字!每一批货都登记在他名下,数量巨大,根本不是正常调拨能解释的。”

苏晓玥擦脸的手停在半空,毛巾的热气扑在脸颊上,却没能让她回过神来。

这块拼图,正是她一直找不到的关键?

卫成霖勾结吴兴阳,利用职务之便,把确良布伪装成废料处理,再通过地下渠道偷偷运去牟利……而账本一旦曝光,就是铁证如山!

“东西拿到了吗?”

“没拿成。”

齐娟娟咬着嘴唇,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衣角。

“顺强刚找到那个夹层抽屉,还没来得及拍照取证,就听见脚步声逼近。他只能原路退回,差点被巡检的人堵在通风井里……要是被抓,可不只是丢工作那么简单。”

病房门轻轻敲了两下。

吴海荣站在门外,身上还沾着些微雨意,手里抱着一叠图纸。

他微微欠身,神情认真。

“我做了个初步方案,结合安全规范和使用需求重新规划了空间布局,想请苏同志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齐娟娟识趣地走了,脚步轻快地穿过走廊,临出门前还悄悄捏了捏苏晓玥的手心。

图纸摊在床上,吴海荣画的线干净利落。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正面设计。

老式的蚝壳墙配上透亮的钢化玻璃,两者看似风格迥异,却在他的构思中完美融合。

阳光照上去,蚝壳凹凸的纹路会在地上投出特别的光影,斑驳陆离。

“这里。”

他指着屋顶的草图,声音平静。

“我加了个雨水收集系统,屋顶的斜面做了导流设计,雨水顺着管道进入地下过滤池,经过多层净化后能用来洗布料,既环保又省水,尤其适合印染这类耗水量大的工序。”

苏晓玥猛地抬头,眼睛睁大了一瞬,眉心微蹙。

“你怎么知道我们需要印染车间?我们还没对外公布这个计划……”

“做衣服总要处理布料嘛。”

他笑了笑,语气轻松自然。

“你们既然想走高端手工艺路线,光靠市售成布肯定不够。自己染、自己织,才能把控品质。不过………

他顿了顿,神情略显凝重。

“传统印染污染大,废水含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都有严重破坏。我最近在研究D国那边的环保技术,比如闭路循环水系统和生物酶脱浆法,几乎能做到零排放。”

“吴老师,”她深吸一口气,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如果我说,我有一种植物染料,不需要化学媒染剂,染出来的颜色和化学剂一样牢,风吹日晒都不掉色……你会觉得我在胡扯吗?”

吴海荣眼睛一下子亮了,瞳孔里闪过一道光。

“是茜草?还是苏木?这两种我都试过,色牢度不错,但大面积应用还有局限。”

他微微前倾身体,语气变得急切。

“其实东南亚有种叫“蓝靛果’的植物,当地人用它发酵做蓝染,我在印尼考察时见过,配合低温固色工艺,效果接近合成靛蓝……”

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在国外见过的生态染色案例。

她怔怔地看着他,嘴唇微微张开,心底掀起层层波澜。

这个人,不是随便听听就敷衍的人。

他是真的懂,而且早已走在了行业的前沿。

两人聊到深夜,窗外夜色浓重如墨。

楼道里的灯不知何时熄了,只剩下床头一盏小台灯泛着暖黄的光晕。

护士进来赶人时,已经是凌晨一点,轻声催促着探视时间已过。

吴海荣站起身,从包里掏出两盒进口退烧药,塞进她手里。

“这是针对持续低烧的,一天两次,饭后吃,记得别空腹。”

“图纸你留着,别急着改,有什么想法随时找我,电话写在下面了。”

药盒下面压了张纸条,上面是一行工整的字。

“深圳大学建筑系202办公室,电话4657。”

林宴龙的电话响起来时,苏晓玥刚好被一阵剧烈的头疼给疼醒了。

太阳穴突突直跳,冷汗渗出额头。

她挣扎着摸过床头的电话,指尖冰凉。

听筒里传来老人微弱但清楚的声音,带着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