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149章 借汝头颅,以儆三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借汝头颅,以儆三军(1 / 3)

西安城的天一连几日都是澄澈的蔚蓝,秋日高远的阳光落在行辕院落的石榴树上,将那一颗颗饱满的果实照得通红透亮,几欲滴出蜜来。

然而对于被请到这处精致院落里议事的延绥、固原、榆林、宁夏四镇的数十位将领而言,这明媚的阳光却比最阴冷的冬雨还要让人心头发寒。

他们住的是上好的客房,皇帝没有给他们上任何枷锁,甚至没有一句重话。

可他们每个人都清楚,这座没有高墙的院子就是一座最坚固的牢笼,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那张永远带着三分笑意的脸,比任何凶神恶煞的狱卒都更让人恐惧。

他们就像一群被养在锦盒里的蟋蟀,能听到外面世界的喧嚣,却不知何时会被哪只无形的大手捏出去与另一只斗个你死我活。

这种等待,比直接的审判更磨人。

而朱由检,这位年轻的帝王似乎完全遗忘了他们的存在。

他每日与孙传庭在布政使司内堂议事,或亲临城外的天子屯工地,与那些泥腿子流民一同规划田垄沟渠,仿佛陕西最大的事就是如何让那些百姓吃饱穿暖。

直到第三天,第一道圣旨如同一块投向平静湖面的巨石,由随皇帝而来的太监亲自在这座院落里宣读。小太监的声音细而柔,念出的每一个字却都像一根根扎入骨髓的冰针。

这道旨意,名为《奖功令》。

“………延绥总兵杜文焕、固原总兵杨麒、榆林总兵王承胤、宁夏总兵马科等,及四镇麾下将士,戍边有年,屡抗虏寇,其功甚伟……朕心甚慰之。朕闻各镇将士常有粮饷拖欠之苦,此乃朝廷之过,非战将之罪。今朕自内帑拨银,将延绥、固原、榆林、宁夏四镇,自天启六年至今所有拖欠之军饷,全额补发!一文不少!”

旨意读到此处,院外负责护卫的京营士卒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低呼。而院内的将领们却是一个个面色煞白,如坠冰窟。

全额补发欠饷?

这是天大的好事,皇恩浩荡!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催命的符咒!

因为圣旨的最后轻飘飘地缀了一句:………为免错漏,所有饷银皆需各部司官与户部、兵部派驻之官员,核实现有名册,按人头发放。”

核实现有名册!

这句话像座大山,轰然压在了在场所有将领的心头。

吃空饷早已是九边公开的秘密。

一个营的编制五百人,实数或许只有三百,甚至可能更少,那凭空多出来的两三百份粮饷自然就进了各级将领的腰包。这是他们最稳定也是最重要的一块财源。

如今皇帝要按人头核发,那他们这些年虚报的鬼兵,岂不是要瞬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届时,一个“欺君罔上、冒领军饷”的罪名扣下来,谁都别想好过!

杜文焕站在人群最前,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肌肉微微抽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作为四镇总兵之首,他不得不带头跪下谢恩:“臣……杜文焕,代四镇将士叩谢天恩!”

身后,数十名将领稀稀拉拉地跪下,那一声声“吾皇万岁”喊得有气无力,仿佛耗尽了他们全身的精气神。

总兵们这才惊恐地回过神来,按着皇帝的意思,这分明是要派皇帝自己的人带着银子亲赴军营,当着所有士卒的面,一个个数人头,一份份发军饷!这是要彻底绕开他们这些将领!

如此一来,皇帝用这白花花的银子,在他们这些军官与底层普通士兵之间,硬生生劈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自此,天子之名于士卒眼中不再是远在庙堂的虚影,而是近在眼前的皇恩浩荡!

然而,还不等他们从这道釜底抽薪的阳谋中挣扎出半分对策,第二日,小太监那张带着含蓄笑容的脸,便再次飘然而至。

这一次,他带来的,是《恤兵令》。

“………朕巡视天子屯,见屯中流民得田而喜,不禁感慨万千。思我边镇将士,为国戍边风餐露宿,其家人或耕种于军屯,然所获几何?朕闻,军屯之田多有被奸猾之徒、不法之辈侵占,以致劳者无食,战者无粮,此等情状,令朕寝食难安,痛心疾首!”

院中的将领们个个垂下了头,军田如何变成了他们的私产,在座的每一个人手上都不干净。“故朕决意,由锦衣卫北镇抚司主导,抽调京营新军将士为佐,即日起,对延绥、固原、榆林、宁夏四镇之军屯田亩,进行重新勘测、登记、造册!务必将每一寸土地都厘清归属,将朝廷赐予兵士之份地,悉数还于兵士之手!如此,方能使我大明将士,战时用命,闲时有养,再无后顾之忧!”

旨意宣读完毕,整个院落空谷般的寂静。

如果说第一道旨意是在军官和士兵之间划开裂痕,那这第二道旨意,就是用皇帝的权威将这道裂痕硬生生撕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深渊!

他将自己塑造成了为底层士卒申冤做主之人。

这是诛心!

更可怕的是执行者一一锦衣卫主导,京营新军为佐。这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皇帝不相信他们,也不相信陕西的任何地方势力。他要用自己带来的刀,亲自来切这块长满烂肉的糕点。

杜文焕只觉后背冷汗涔涔,而堂中诸将更是心胆俱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