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家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
许明远背着背篓,脚步轻快地走在村子小路上,直奔山脚下的一户人家而去。
穿过一处田梗,许明远来到长白山脚下。
这里地势偏僻,距离村子有一段距离,孤零零的杵着一户土坯小院。
这里正是猎户赵德柱的家。
说起赵德柱,也是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
赵德柱一生坎坷,据说早年间打过鬼子,是流过血的老兵。
后来抗日结束,他和部队意外失散,索性也就直接回到家乡种地。
他性子孤僻,和村子里人的交集不多。
据说年轻时也有过家室,但都毁在了战乱里。
如今一个人生活,独自住在山脚下,靠着打猎为生。
村里人对他又敬又畏,敬的是他的过往功绩和一手打猎的本事。
畏的是他那沉默寡言、古怪难以捉摸的脾气。
许明远有段时间迷恋上打猎,因此找上门要拜他为师。
虽然最后没有拜师成功,但架不住他死缠烂打。
赵德柱偶尔心情好,也会带他下下套子,打点野味。
一老一少也因此熟悉起来。
许明远上前敲了敲院门,不多时,院门被咯吱一声打开。
赵德柱看见来人是许明远,神色诧异,询问道:
“许小子?”
“这天色才刚亮,你不在家睡觉,跑我这儿干啥来了?”
赵德柱目光扫过他背后的背篓,眉毛一挑。
这混小子,平日里好睡懒觉,都是到了日上三竿才出门。
今天这天刚亮就背着背篓出了门,这是转了性了?
许明远脸上堆起笑,熟门熟路的推开院门,凑了过去。
“赵爷爷,早啊。”
“这不是想进山看看,找你借工具用用嘛。”
“就您老赶山的那套老把式,伺候棒槌的那套家伙什。”
赵德柱年纪大了,有些年头没进山赶山了,这工具留在身边也没多大用处。
但他没直接答复,反而继续问道:
“你跟谁搭伙上山?谁带头?”
许明远讪讪笑道:“没跟人搭伙,我自个上山。”
赵德柱闻言眉头皱起,语气严厉道:“一个人去?胡闹!”
“赶山不是闹着玩的!毒蛇、野猪、熊瞎子,哪样不够要你命?
“赶山人讲究个‘拉帮结伙’,互相有个照应!”
“你这愣头青一个人自己往里钻,这不是找死吗?”
赵德柱胸膛起伏,显然是真急了。
他这些年孑然一身,许明远虽然不成器,但缠着他学艺的那种韧性和那股子机灵劲,让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因此虽然嘴上嫌弃,但心里已经把许明远当成了自己的半个晚辈。
看到许明远这么莽撞,一时有些心急。
许明远心里一暖,知道赵德柱是真心为他安危着想。
但他更清楚,带着别人,他没法解释人参的位置?
他一个生瓜蛋子,有经验的老把头不会带着他,没经验的生瓜蛋子也不会听他的。
而且系统是他最大的依仗,也是最大的秘密。
所以还是一个人上山比较方便。
他只能硬着头皮解释:“赵爷爷,您别急,我知道赶山危险。”
“可我这名声…您也知道,正经的采参把头,谁愿意带我这么个生瓜蛋子搭伙?”
“我就去西坡那边林子边上转转,不走远,看看地形,熟悉熟悉,觉着不行就回来,绝不往深里去。”
赵德柱盯着许明远看了几秒,想起这小子缠着自己学打猎的那股执拗劲,倒是和自己年轻时一脉相承。
虽然自己嫌他浮躁、怕苦怕累没答应,但这小子那股子往山里钻的劲倒是真的。
想想这小子出了名的三分钟热度,也许这小子真就是一时兴起。
顶多在山脚下溜达一圈,被蚊子咬几口、露水沾湿裤脚,就受不了跑回来了?
总比他以后不声不响自己偷摸进山强。
想到此,赵德柱倒也没那么坚定:“你小子,别逞能!”
“赶山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要命的。”
“记住你的话,就在西坡边逛逛!”
“哎,知道了赵爷爷!谢谢您提醒!”
许明远赶紧应下,心里松了口气,跟着赵德柱进了小院。
刚一跨进门槛,一道黄色的身影嗷呜一声,就带着一阵风呼的扑了过来。
许明远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往后一退。
“大黄,滚回去。”赵德柱厉声呵斥。
正兴奋地摇着尾巴、前爪要往许明远腿上搭的大黄狗,耳朵瞬间耷拉下来,摇晃的尾巴也垂了下来。
它委屈地呜咽了一声,蔫头耷脑地挪回了院子角落稻草搭成的狗窝,一双湿漉漉的眼睛还巴巴地望着许明远。
许明远回过神来,看到大黄那委屈样,心里好笑又有些歉意。
平日里他常来老猎户家串门,除了赵德柱,大黄相处最多的人就是他了,因此大黄和他很是亲近。
这有日子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