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日头长,庄户人家晚饭吃的早。
这会不少人端着饭碗或是摇着蒲扇,聚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
看到许明远父子俩赶着马车,爱看热闹的村民一股脑围上来。
“哎呦老许,你们这是进城了?”
“老许,车上鼓囊囊的啥好东西?”
“看这架势,家里发大财了?”
村民七嘴八舌,围着父子俩嘁嘁喳喳个不停。
许建国平日里也不是能耍嘴皮子的人,这会被村民围着,有些进退两难。
许明远看到一个平日里就有些不着调的汉子,嘿嘿笑着,伸手就想去掀盖着的麻袋。
许明远见状,直接扯开嗓子喊道:
“各位叔伯婶子,我们爷俩跑了一整天县城,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有啥话咱回头再说,先让我们回家垫吧两口饭。”
说着他拨开人群,“劳驾,让让道儿!”
随即挥了挥缰绳,赶着马车就往家走。
“哼,这许家小子,真是个愣头青。推推嚷嚷的,一点不懂礼数。”
旁边立刻有人帮腔:“就是!你瞅他那副德行,吊儿郎当的,哪个正经姑娘能看上他哟!”
也有跟许建国关系不错的,看不下去:
“行了行了!人赶了一天路,饿着肚子回家吃饭天经地义!你们就少说两句吧!”
许明远头也不回,只当没听见这些闲言碎语。
眼看快到家门口了,正在跳皮筋的小妹许明媚眼尖,尖叫一声:“爹!哥!”
随即把皮筋往小伙伴手里一塞,“小梅,我明天再找你玩!我家去啦!”
话没落地,人已经像只小燕子似的,“嗖”地一下窜进了自家院子。
“娘!娘!爹和哥回来啦!车上好多东西!”许明媚朝屋子里喊道。
赵秀芬闻声,出门迎接父子俩。
“你俩可算回来了。”
“路上没啥事儿吧?”
“事情还顺当不?”
“娘,顺当着呢。”许明远应着,把马车在院门口停稳当。
许建国也下车活动腿脚。
许明远则一把掀开盖在车上麻布,把下面的布料和买来的东西往下搬。
赵秀芬瞅见这么多东西,忍不住惊呼。
“这么多布料,这得花多少钱!”
“你们爷俩不过日子了!”
这时,屋门帘一挑,老太太也闻声也拄着拐杖挪了出来。
老太太看到这些布料,也是惊的把拐棍往地上一顿。
“哎呦,买这么多布。”
“小远他爹,小远小不懂事,你这个年纪了,还不拦着点。”
一旁搬东西的许建国听到这话,也不反驳。
只是默默翻了个白眼,自己这个老娘,咋啥事都能怪上自己。
许明远压低声音解释道。
“娘,奶,你们小声点。”
“这布料没花多少钱。”
“一共十来米布料,才花了六块钱”
“啥,才六块!”赵秀芬惊叫起来。
随即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大,连忙捂住了嘴巴。
老太太也难以置信,“这六块钱能买这多?”
许明远小声给俩人解释一番,俩人这才明白。
家里的三个女人,围着布料,摸来摸去,笑个不停。
女人嘛,不管大小,天生都是爱美的。
以前是没有条件,这眼前突然出现这么多布料。
还是当下时兴的的确良,眼珠子都要粘在上面了。
许明远扯开一块花色的布料,对着兴奋得小脸通红的许明媚说:
“小妹,哥没诓你吧?这布够不够给你做条花裙子?”
“够!够够的!”
“哥你最好了。”
“娘,我要做条带花的裙子。”
许明媚开心的抓着布角,爱不释手的摩挲着。
这时,许建国已经把其他东西搬进屋子,看到众人不挪脚,提醒道:
“别在门口围着了,先进屋吃饭,肚子都快饿扁了。”
赵秀芬这才回神,眼睛恋恋不舍地从布料上移开。
“对对对!瞧我,光顾着看这好东西了!”
“快进屋!饭都做好了,还热乎着呢!”说着赶紧转身回屋张罗。
晚饭还算丰盛,一盘子豆角炖土豆,一盘炒鸭蛋,还有一盆豆腐汤。
父子俩白天就垫了点饼子,这会早就饿了,吃的那叫一个风卷残云。
等父子俩吃的差不多,赵秀芬终于想起今天去县城是为了卖棒槌,她一拍脑袋,问道:
“孩他爹,刚刚都忘记问正事了。
那个棒槌卖的咋样了?”
许建国一听,把最后一口饼子咽下去,腰杆挺得倍儿直,脸上笑开了花:
“嘿!你先猜猜,卖了多少钱?”
赵秀芬看他那得意样儿,壮着胆子往高了猜:“六百?”
许建国右手“啪”地一声拍在炕桌上,声音都高了,
“八百块!整整八百块!”
“八百?”
“老赵叔不是说二两的参估摸着五百吗?”
“咋能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