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远接过话茬,笑着调侃道:“老爷子您喜欢就好。”
“您看今儿这鱼,个个都精神着呢!”
“要不,您老今天再发发慈心,继续给我包个圆?”
老人一听,连连摆手,苦笑道:“你小子!想得倒美!”
“昨天那是家里来人,外加剩的不多了。”
“今天这么多鱼,老汉我家里又不是开饭馆的,哪里买得下!”
老人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摊子上的鱼,说道:
“来来来,给我条两条精神头足的细鳞鱼!要大点的!”
“好嘞,您放心吧。”
许明远笑着应下,随后从摊子上挑了两条活蹦乱跳的细鳞鱼。
他麻利的用草绳把鱼捆好,递到老人跟前。
“老爷子,您看这两条成不?”
老人接过鱼,掂量一下分量,再看看活蹦乱跳很是新鲜,满意的点点头。
“嗯,不错,还是你小子实诚。”
说罢,他利落的付了钱,提着鱼乐呵呵走了。
看着老爷子远去的背影。
许明远对一旁的刘春生叮嘱道:“春生,记住这老爷子的样子。”
“这老爷子出手大方,拿钱痛快,可以培养成咱们的回头客。”
“这样以后有什么好东西,拿到镇上也不愁卖。”
刘春生点点头,“远哥,我记着了。”
许明远又在摊子上呆了一会,来的客人不多。
他让刘春生看着摊子收钱,自己去其他摊位逛逛。
许明远穿过鸽子市有些拥挤的人群,在一个卖猪肉的摊子前停下,瞅见摊上几条白花花的肥膘肉。
他问了价,挑了两条肥肉多的,让摊主用油纸包好,提着肉走了回来。
许明远买完东西回来,刘春生凑上前开心道:
“远哥,刚刚又卖出去了四条细鳞鱼。”
“算上之前卖出去的,一共卖出去了十一条细鳞鱼了。”
“就这一会,就卖出去了四十四块钱。”
“就这还只卖出去了,不到五分之一。”
“要全部卖完,那不得卖个两三百啊。”
“要是天天能卖这么多,那不很快就成万元户了!”
刘春生说着说着,自己也被惊到了。
这一天两三百块,听起来像是在做梦一样。
没想到卖鱼竟然这么赚钱。
就靠着他在林场搬木头,那得搬上整整一年不休息,才能赚到这么多。
许明远看他越想越远,提醒道:“哎哎,想多了。”
“哪有这种好事,天天能卖这么多。”
“那鱼群说不定哪天就散了,就没得卖了。”
刘春生闻言,冷静下来,这村里偷摸来镇上买东西的人家也有不少。
倒也没听说谁家因此发了财。
他们能卖这么多,主要是因为细鳞鱼群的缘故。
随即他忍不住感慨道:
“还是远哥你厉害,发现了这么一窝鱼群。”
“这哪里是细鳞鱼鱼窝,这分明是金窝啊”
许明远打住他的夸赞,把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
“打住,别夸了,看看这是什么。”
刘春生疑惑地接过来,一捏,软乎乎的。
解开一看,是条上好的肥膘肉,油纸都沁着点油渍。
他愣了一下,连忙要把肉塞回去:
“远哥!你花钱买这个干啥?”
“这得花不少吧?不成不成,你拿回去,我不能要!”
许明远摆摆手:“叫你收着就收着。”
“都说了你跟着我一起干,肯定不能亏待了你。”
“带回去,家里人也能熬点油,沾点荤腥。”
刘春生看着手里的肥肉,想到了奶奶,到底没再推辞。
两人继续守着摊子。
刘春生得了鼓励,卖力吆喝起来,靠着鱼新鲜,又零零散散卖出去了几条。
但毕竟位置偏僻,两人来的又晚,马车上的鱼还剩大半多没有卖完。
刘春生看到鸽子市人流开始变少,担心道:“远哥,这人越来越少了。”
“咱们这鱼还剩这么多。”
“这可怎么办。”
许明远看看天色,日头升高,眼看着要到饭点了,安慰道。
“急也没用。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先收摊吧,忙活大半天了,垫垫肚子再说”
刘春生闻言,虽然还是有些忧虑,但还是麻利的收拾起摊子。
……
二人把摊子收好,许明远赶着马车,到了国营食堂门口。
放好马车,许明远拍拍身上的灰,招呼刘春生:“走,春生,去里面吃点热乎的去!”
刘春生瞅了眼国营食堂,脚步迟疑道:
“远哥,我不饿!你自己进去吧,我在外头看着车就行。”
嘴上这么说着,肚子却不争气咕噜一声。
许明远一听乐了,一把揽过他的肩膀就往里带:“还不饿?忙活一上午,肚子都打鼓了。”
“来都来了,垫吧两口省得回程没劲儿。”
“走走走,听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