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在脑中回响。
一个只认钱的地头蛇。
如果“猞猁”真的藏身在他的地盘,意味着什么?
巨大的资金支持?
还是某种程度的合作?
港口废弃仓库群……
那里是走私的天堂,也是罪恶的温床。
地形复杂,易于隐藏,也易于设伏。
江辰的谨慎是对的。
冲动闯入,确实与自杀无异。
但她血液里那股不顾一切的冲动,仍在蠢蠢欲动。
她反复摩挲着通讯器。
几乎要忍不住主动联系江辰,询问进展。
但最终都克制住了。
信任。
这是合作的基础,也是她现在最奢侈的东西。
不知过了多久。
也许几个小时。
通讯器突然发出极轻微的震动。
不是铃声,只是一种不易察觉的触感。
傅砚秋瞬间坐直身体。
心跳漏了一拍。
她看向屏幕。
一条加密信息赫然出现。
发信人:江辰。
信息内容极短。
“初步侦察报告已生成。通道7加密传输,接收后即刻销毁阅读器。一小时后,通讯1号线联系。”
傅砚秋立刻行动。
快速在平板上建立加密通道。
接收文件。
数据流快速传输。
完成后,她毫不犹豫地格式化了接收缓存区。
点开文件。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张高清晰度的卫星热感图。
拍摄时间显示是数小时前。
港口废弃仓库群的某个区域,呈现出异常的热源聚集。
标注显示,该区域位于“老刀疤”核心势力范围的边缘。
但热源分布显示的人员活动规律,却与普通走私者的散漫截然不同。
更像是一支小型、有纪律的队伍在驻守。
接下来是几段经过降噪处理的音频片段。
似乎是远距离监听到的只言片语。
“……‘货物’今晚必须转移……”
“……‘猞猁’先生不喜欢等待……”
“……外围警戒加强,尤其是西侧水道……”
“猞猁”这个代号再次出现。
证实了江辰情报的准确性。
最后是一份人员分析报告。
基于有限的影像和信号追踪。
报告指出,在该区域活动的人员中,至少有三人被识别出具有国际雇佣兵背景。
手法专业,装备精良。
绝非“老刀疤”手下那些乌合之众所能比拟。
报告结论用红字标出:
“目标区域戒备森严,存在高度军事化迹象。疑似设有复合型触发警报装置及多重狙击点。强攻成功率低于17%,且极可能引发目标自毁或转移。建议继续渗透观察,寻找结构弱点或作息规律。”
傅砚秋的心沉了下去。
情况比想象的更棘手。
“猞猁”不仅在那里,而且拥有极强的护卫力量。
甚至可能……预料到会有人找上门。
她快速记忆着报告中的关键信息点。
仓库的结构弱点。
巡逻队的大致交接时间。
可能的监控盲区。
然后,她销毁了文件。
地下空间再次恢复死寂。
只有她胸腔里激烈的心跳声,咚咚作响。
一小时后。
通讯器屏幕准时亮起。
提示1号线接入。
傅砚秋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报告看了?”
江辰的声音传来,透过加密频道,略显低沉失真,但那份冷静依旧。
“看了。”
傅砚秋的声音同样冷静,听不出情绪。
“比你描述的更糟。”
“所以,你理解了按兵不动的必要性。”
江辰那边似乎有细微的键盘敲击声。
“我的人还在尝试渗透他们的内部通讯网络,但需要时间。对方使用了高级别的动态加密。”
“24小时不够。”
傅砚秋陈述事实。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御,一天时间远远不足以摸清所有底细。
“是不够。”
江辰承认。
“但我们的时间也可能不够。‘猞猁’有转移的迹象。音频里提到了‘今晚’。”
傅砚秋握紧了通讯器。
“所以,计划变更?”
“计划必须提前。”
江辰的语气斩钉截铁。
“但我们不能硬闯。需要一个新的切入点。”
“什么切入点?”
傅砚秋追问。
“‘老刀疤’。”
江辰吐出这个名字。
“根据额外情报,‘老刀疤’本人今晚会出现在码头区,亲自监督一批重要‘货物’的装卸。这是他每个月雷打不动的习惯。”
“绑架他?逼他合作?”
傅砚秋快速反应。
“风险太高。他身边的人不比仓库那边少。”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