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九十三章
第九十三章
到了门口,已有数匹高头大马在那等着,李瑜跃上其中一匹黑身踏雪的神驹,通身威严气派,挥鞭纵马,朝江南州府而去。州府大门早已洞开,江南刺史领着人在门前亲侯,听了马蹄哒哒,又看见人影如黑云般压来,早已跪地迎接。
身后的人虽不知来者是谁,但见刺史大人如此谦卑恭敬,也都跟着下跪。等那位主子说了不必多礼,江南刺史方才颤颤起身。李瑜下马后看了他一眼,松开马鞭杆柄上的青玉,将鞭头油浸过的牛皮穗子往鞭身略略一缠,随意丢到了侍卫手上。“都安排好了?”
江南刺史欠身道是,亦步亦趋跟在了身后,恭恭敬敬道:“照陛下的吩咐,已将去年秋闱和这次春闱得中的士子们召齐了,今夜便在钱塘江畔替他们置宴庆贺。”
说着,他不禁感慨比起太上皇,这位陛下到底更有魄力些。江南官场整顿贪污之后,罚处的钱帛说留在江南就留在江南了。据说户部那几位大人打着朝廷钱粮紧缺的旗号,火急火燎地入宫求见,都被挡在了太极殿外,到底也只能望洋兴叹。江南得了这笔钱,特设官学之资,用来奖赏扶持那些刻苦上进的读书之人,尤其是寒门出身的书生。
如此一来,读书人便不再单单感念家族提携之恩。比起家族,更重要的还是皇恩浩荡,才让他们科举顺畅。
“今晚朕随你去看看。“李瑜负手在后,对这一批学子倒是深怀期待。江南学风极盛,养出来的读书人比旁的地方多,用起来也更顺手,若能让他们把心放在正事上,少结党营私,倒是件利国利民的事。江南刺史忙不迭应了,又笑道:“不瞒陛下,其实臣猜过陛下要去,已着人先在高台设下席位了,不会泄露陛下行踪。”“你倒机灵。"李瑜不置可否地看了他眼,倒也没多说什么,只话锋一转道,“这次江南大大小小的吏员换下去不少,你说说情况如何罢。”江南刺史料到必然会有这一问,早准备过了,正色道:“是!臣必定详尽禀报!”
这次官场大案里头,倒台了不少长史、参军,顶上来的,多是在别的地方历练过有政绩的,家世却不显的吏员。
别地来的,难免水土不服,也闹出不少动静来,事关江南安稳,比起贪腐,这件事还要更重些。
夜里,华灯初上,钱塘江边一片丝竹雅乐,报名赐赏之声不绝于耳。春闱之后从上京返回探亲的江南士子们,皆汇聚一堂,雅集欢庆。隔了些许距离的高台之上,李瑜拈着酒杯,凭栏而望。江南刺史跟在他身后半步,见了人才济济,趁时道:“还是陛下思虑周全。秋闱得中、春闱落榜的里头,不乏有才之人,此次对他们亦有嘉赏,想必会更加感念陛下恩德。”
歌功颂德的话,李瑜听得够多,没往心里去,只是见了那士人当中,有个格外俊秀出色的,看着隐隐眼熟,便指了指道:“那是谁?”江南刺史忙望了望,道:“是……陈长史府上的三郎君,叫陈开,他文章写得好,秋闱名次在前,只是运道差了些,春闱没上榜。”李瑜有些印象了。
他见过这个叫陈开的。
在望潮台纠缠过那人,那次的木槿花也是他送的。“倒是个青年才俊。”他阴阳不明地道了声。江南刺史猛然一惊,想到了件陈年往事,他可是亲眼看见过陈开追着那位薛娘子跑的,顿时冷汗直冒,打了个哈哈道:“不过臣……臣倒觉得,到底太年轻了些,沉不住气。”
又忙道:“说起年轻,不知陛下可听说这次秋闱里有个方才十二的神童,身量还不到人胸前,挥毫作文,却宛如成人,举止也进退有度。臣想着,要是上天能赐给臣这么个孩子,真是无憾也!臣近而立之年才得了个麟儿,淘气得紧,有时想想儿女真是父母债”
本是拿家事出来缓解气氛的,但话刚出口,他就发现陛下沉沉地看着他,心中不由一慌。
陡然想到了陛下如今离而立之年五个指头也数得过来,宫中却没传出喜讯。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皇后娘娘,怕也没想到,即便她妒忌心盛,不张罗给陛下广纳妃嫔,陛下却时常往江南来,宿在薛娘子身边。只是陛下到底顾忌着皇后娘娘,没带回京里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臣多言了。”
江南刺史果断认错,眼都不带眨的。
见陛下虽然侧过了头去,但脸色未见好转,他又揣度着进言道:“但臣还想多嘴一句,陛下且听且不听。有句话叫母凭子贵,陛下若是有……“朕有心什么?"李瑜将杯中的酒仰脖猛得一送,不余半滴。江南刺史讪讪站在一旁,不敢再开口。心里早已暗扇了自己好几个巴掌,叫你多言!叫你多言之后又多言!
城外宅中,厢房。
薛明英早早叫人熄了灯,一盏不许留,还点了根安眠香,试着让自己尽快睡过去。
可越是想睡,脑中越是清醒,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心烦意乱到了极点。她坐了起来,柔滑及腰的长发在腰窝处颤颤栗栗,气息不稳。她看不出他有厌烦的迹象,半分也没有。
两年来没有,今日见她骂他,也没有。
她看不到能从他身边离开的希望。
正想得煎熬,忽然听见外头传来熟悉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