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北宋小饭馆> 东京小市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京小市民(2 / 3)

院里雪积了厚厚一层,黄爹已经扫出了一条小道。

院外传来铲雪的声音。

黄樱偷偷溜到东侧角的棚屋,那是黄爹搭的灶房。

借着灰暗的天光,黄樱摸黑将屋里翻了个遍。

这时候的灯油多是胡麻油,穷人家不舍得点。

烛更贵,一支上百文。

木炭是没有的。

原先一斤木炭六文钱,在冬日里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暴涨到200文一斤,比他们家一天的收入还多,谁用得起。

黄樱偷偷从仓库拿了一支生日蜡烛照明。

墙脚的瓮里只剩薄薄一层粟米,——也就是小米。连最便宜的豆子都见了底。

装面的大黑陶罐以前总是满满当当,如今也只剩浅浅一层了。

黄樱挑起布帘,偷偷向柳木窗外头看了两眼,趁着没人,将货行里的小米倒了些进瓮里,填满了底,红豆绿豆也倒了些,不敢多,稍稍填了个底,抓了两把,混匀,免得有些区别被看出来。

黑陶罐里也加了些全麦粉进去混匀。

她轻手轻脚打开灶旁三尺高的杉木柜,爹年前才给柜门上过桐油,还新崭崭的。

灶也才翻新过,娘就在这里蒸炊饼。

猪油罐子也是空的。

盐还有些,大抵够吃到开春。盐罐里的盐粒粗糙,色浑浊,是最便宜的官盐,一斤五十文,很贵了,娘卖炊饼,一个才两文。

北宋管面食叫“饼”,炊饼也叫“蒸饼”,就是馒头。

这时候也有叫馒头的,是带馅儿的。

叫包子的也有,也是带馅儿的,跟馒头的区别主要是形状,州桥旁就有家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是梅花形状的,在汴京城很有名。

黄娘子没有铺子,卖炊饼走街串巷吆喝,赚的是辛苦钱。

黄樱不敢将空间里雪白的细盐放进去。

这样颜色雪白、颗粒细密的盐是上等货,一包卖几百文没问题。

可惜北宋盐、茶、酒都是禁榷货物,私卖是重罪。

柜子里其他的酱、醋也见底了。

她踮脚从柜子上层拿下一个黑陶瓮,将醋加了半瓮,放进柜子里藏好。

酱油也添了些。

小竹篾篮里有些红枣,枣不贵,一文钱能买七个,娘给几个小孩儿留着甜嘴的。

她也倒了些进去。

至于为什么她家面包原料供应的杂货行里会有醋和酱油,——现代的面包什么稀奇古怪的配料出现都不奇怪。

他们家货行什么都有,面包店进货一次都能买齐,省得跑别处。

太冷了,这么一会子,手指头冻得通红。

她忙举到嘴边哈了哈气,使劲搓了搓。

灶台边有两捆柴,是家里仅剩的了。

现如今柴也价高,汴京人口百万,所需柴炭多靠漕运,来自陕西,山西,南阳等地,如今暴雪阻断了运输,价格自然涨了。

平日一捆二十文,如今也一两百文了。

得想办法赚钱才行。

这几日,黄樱心里已有了成算。

娘卖炊饼,一个两文,一天三百个赚六百文,其中成本有:面粉30斤300文,炭六斤36文,换成柴则要四捆40文,再加上过税12文,以及碰上胥吏勒索,算下来一天赚大概200文,一个月能有6贯呢!

这很大部分是因为黄娘子的炊饼比别家的瓷实,用的是实打实的新面,味道也比旁人更好,这些年有了好些老顾客。

再加上黄父手艺好,打的柜子、桌椅又结实又好看,还会雕些花!这可不简单呐!

这样的手艺普通人家是请不起的。黄爹却愿意干,并不多收钱。

附近街巷做木活都来找,一个月下来也能有四五贯钱。

要是遇上嫁女儿打嫁妆,那家里就能存下一大笔钱。

这样下来,一家人不生病,没有灾,养些鸡鸭,种些菜蔬,日子渐渐好起来了。

当然这点钱在东京城里生活还是很少,他们家赁屋费一个月就要一贯五百文钱,最便宜的猪肉一个月也就吃两次,羊肉是吃不起的。

平时生活消费,养八口人,每月精打细算也要花不少。

但黄爹和黄娘子都是踏实肯干的人,他们勤勤恳恳,相信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黄樱上辈子喜欢研究美食,可惜后来生病了,什么也不能吃。能拥有健康身体她已经很庆幸了,她要带着这家人好好活。

一边想着这些,她已经将灶火点着了。

她有原主记忆,黄娘子做炊饼的手艺早就教给了女儿,大姐儿不爱这个,二姐儿——也就是原主,学得认真,做得跟娘差不离。

黄娘子腿养伤这几个月走不了路,全靠二姐儿卖。

家里没有钱,不进账不行。

爹早起已经往水缸里填满了干净的雪,她挖了几铲子到锅里烧开。

没错,东京城里水也要钱的。

甜水井少,一桶甜水要两文钱,稍次些的苦水一文钱两桶,最次的苦水不要钱,但难以下咽,好些人吃苦水头发都掉完了。

现如今雪灾,水也涨价,连最次等苦水也要钱。

戚娘子家的姐儿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