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刘寅再度重逢,两人感到高兴。
昔日在京都之时,两人一个是落魄寒门,一个是郁不得志,经常互相邀请对方喝酒,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得志。
后面因为岳家军收复失地,朝廷需要很多基层官员去填补空白,两人因此得到机会。
却不想一个在代县,一个在突陇县,一直也没有联系。
今天意外重逢了。
“左右何在?给我将叛国逆贼辛弃疾拿下”
刘寅一路和辛弃疾寒暄闲聊,直到将辛弃疾引到代县县衙后,立马变了脸色。
唰!
刘寅话音落下,从暗地里跑出十数名大汉,将辛弃疾和武昌包围起来。
“大胆辛弃疾!你身为朝廷官员,不思皇恩,背主求荣,居然联合金军入侵元朝?”
“我刘仲文羞与汝为伍!”
刘寅一挥衣袖,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辛弃疾,义正言辞地说着。
“呸!我家大人才不是这样的人,你少放狗屁!”
武昌那叫一个气啊,眼前这个文弱的书生居然敢污蔑自己的大人?
要不是辛弃疾拦住武昌,武昌直接就暴起了。
这些衙役,没一个能打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仲文兄,在你眼里,我辛弃疾就是这样的人?”
尽管身处包围圈,辛弃疾却是一点也不慌张,只是平淡地看着刘寅。
“我自然是知道你的为人,可你现在已经带着金军攻破我代县,你让我怎么想?”
刘寅叹了一口气,他岂能不知道辛弃疾的为人?如若不然,他也不可能和辛弃疾成为好友。
奈何,事已至此,还有什么辩解的?
如果不是投靠了金军,为什么会带着金军一起入侵?
总不能已经打破金朝的国都了吧?
刘寅从骨子里还是相信辛弃疾没有背叛元朝的,也是绝对不可能投靠金朝的,毕竟他的父母,他的家族都因为金朝而亡。
“仲文兄,实不相瞒,在下如今已经投靠岳家军。”
“岳昊岳帅不日前遭奸臣构陷,含冤而死。”
“其弟岳飞救出少帅岳曌并岳昊岳帅其他子女。”
“岳曌少帅高举反旗,反抗元朝。”
“如今已经打破金朝国都,暂时把控金朝,这才能统治金军。”
辛弃疾听到刘寅的话,笑了。
他就知道,刘寅不会怀疑自己,还是相信自己的。
同时,辛弃疾也知道刘寅是一个大才,只是没有雄才伟略的明主可以看到。
但现在,就有一个机会摆在刘寅的面前。
辛弃疾也想和刘寅同朝为官,把这个机会交到了刘寅的手里。
“岳昊元帅……居然已经殁了……。”
刘寅初次听闻岳昊之死,同样显得很难置信,一个世代将门的忠臣,就这么死了?
就这么死在自己人手里?
“苍天何其不公啊!”
“卑鄙者,身居高位,陷害忠良;昏君亲小人,远贤臣,不理朝政,致使民生凋敝,国土沦丧。”
“罢了,就朝廷不忠也罢。”
“幼安贤弟,可否帮愚兄引荐一下少帅?”
刘寅大声怒斥了一番如今朝廷上的奸臣昏君后,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挥手让衙役们散开。
他已经决定要跟随岳曌了。
“哈哈哈!好!”
“仲文兄愿意弃暗投明,想来少帅也很高兴。”
“少帅就在来的路上,你我便在此等候。”
辛弃疾知道刘寅愿意投靠后,也很高兴。
一方面,他和刘寅确实是好友,不忍心看着刘寅为元朝陪葬。
另一方面,刘寅是目前岳曌麾下最缺少的文人类型,岳曌也会很欣喜。
“且慢,且让老夫再给少帅送上一份大礼。”
刘寅没有就这么坐等着岳曌上门,而是带上自己的心腹,去招降代县的军民。
和突陇县一样,代县也是百废待兴,也是因为岳家军的存在才可以重新收复失地。
当知道岳昊含冤而死,如今岳家军开始造反后,既为岳昊的死亡而感到悲痛,又为岳家军的造反而叫好。
不用刘寅费心,代县全县上下决定投靠岳家军,帮着岳家军造反元朝。
从突陇县和代县两地的百姓们反应来看,普通百姓对元朝早就已经失望透顶了。
反而是帮助他们收复失地的岳家军,乃是民心所向,宁愿帮着他们造反也不帮助元朝拼死抵抗。
“大元丧尽民心,岳家军民心所向啊。”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天下,岳家势在必得。”
辛弃疾亲眼目睹,又一个县城的百姓们心甘情愿地投靠岳家军,心里对加入岳家军更加笃定,也更加认可。
刘寅也是一样的想法,留在元朝,除了和其一起陪葬等死之外,说不定还会遗臭万年,不如好好和岳曌一起干。
何况,就算真的造反失败了,也能退守金朝,还有另一个朝代可以被取代。
“叮!恭喜宿主麾下辛弃疾,攻略代县成功,获得一次召唤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