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彼可取而代之> 第13章 刘基的哼哈二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刘基的哼哈二将(1 / 2)

清洗行动之中保持清白的出身东莱郡的军官、士兵,刘基全部面试了一遍,询问了他们一些问题,考察了一下他们的能耐,其中就包括那个最开始和他搭话的大头兵吴亮。

根据观察他们的体态和身体素质,以及对话交流得来的初步印象,刘基凭借自己之前带兵多年的识人经验,从东莱郡出身的大头兵里一共提拔任命了一百零二名伍长、四十六名什长和十七名队长,以及一个军侯。

这个军侯就是吴亮。

原因无他,交谈中,刘基觉得他心理素质不错,抗压能力比较强,而且使用环首刀的能耐不错,一柄战刀耍的虎虎生风,是个不错的厮杀汉。

他觉得这个家伙很有些潜力,挺喜欢他的,就越级提拔他为提领二百人作战的曲军侯。

吴亮为此呆滞许久,而后忽然意识到自己一飞冲天了,自己不再是一个人人可欺的大头兵了。

他是军官了!

以吴亮为代表,原本就是军官的东莱郡人在军队改组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被提升了一级。

之前被清洗掉的那批军官的职位就成了对他们来说的天降大饼。

伍长升什长。

什长升队长。

队长升军侯。

军侯升营司马。

营司马升校尉。

原先军中五校尉之中唯一一个东莱郡人史强有战功,于是升任军司马,成为中郎将张英的副将。

原先担任司马的东莱郡人徐通、夏阳被刘基看中,提拔为校尉。

原先担任军侯的东莱郡人曹泽也被刘基看中,提拔为校尉。

于是几乎每一个没有被参加之前“痛陈利害”行动的出身东莱郡的军官都升职了。

每一个出身东莱郡的大头兵也都发现自己实现了阶级跃迁,从大头兵一下子变成军官了。

他们昨天还是大头兵,今天就变成了伍长、什长、队长。

为什么呢?

那么多人里面,怎么就突然提拔了他们呢?

很简单,因为刘基真的做到了【口里会说东莱话、腰间就把官刀挂】。

不管地位高低,不管职位高低,多少是个军官,所有的东莱郡人,有一个算一个,就算看起来歪瓜劣枣没什么能耐,最差也是伍长。

也就是张英这个东莱郡出身的中郎将实在无法升迁,但刘基也赏了张英一大笔财物作为奖励,宽慰其心。

这批最先得到提拔的东莱郡人很快就意识到了缘由。

他们当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立下战功,也并非每一个人都很优秀。

之所以能被升职,主要因为他们是东莱郡人。

刘基也是东莱郡人。

刘基提拔了他们,刘基在照顾老乡!

他们成为刘基的亲信了!

这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下子就起来了。

并且,他们会进一步的明白,如果没了刘基,他们什么都不是,为了保住自己刚刚拥有的来之不易的权力,他们的忠诚度会在短时间内就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加快速的忠诚于刘基、拥护刘基。

刘基基本盘之中的第一块基石——【东莱子弟兵集团】的雏形出现了!

等全体东莱郡人安排完毕之后剩下的军官职位,刘基则基本按照能力原则进行调整,并且参考了之前军功策的记录,做了一番分配。

原军中五校尉的最后一人乐杰虽然不是东莱郡人,但因为立下过战功,杀死过孙策手下的军官,于是被留任,继续担任校尉。

在清洗行动中立下军功的张英麾下司马、并州雁门郡人李彬被提拔为校尉。

于是在新组建的新军体系之中,以张英为主将、史强为副将,以徐通、乐杰、李彬、夏阳、曹泽五人为校尉的高级军官团队就正式成立了。

这个高级军官团里,只有乐杰和李彬不是东莱郡人,其余五人全都是东莱郡人,充分贯彻了刘基的基本观念。

新军的基本盘化在最开始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刘基也并没有忽视能力的重要性,东莱郡的出身很重要,能力也不是不重要,功劳要属于自己,但是有功劳也很重要。

所以作为刘基的基本盘中的第二块基石——【豫章起兵旧部】也开始出现萌芽。

因为没有同郡出身的优势,这群人在最开始的出发点自然落于下风。

但是只要能征善战,能立下战功,有过硬的实绩,就算不是东莱郡出身,也有资格成为【豫章起兵旧部】团体中的一员,拥有仅次于东莱郡人的次一级的升官优势。

众所周知,一个势力集团最危险的时候就是刚刚起步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少,装备差,战斗力不强,每一次战斗都有生命危险,连主帅也不例外。

就好比袁绍、曹操、刘备等人,在创业的早期都是亲自上阵冲杀并且面临过危险境地的。

在这种环境下厮杀成长起来的那些有功劳的人,就算出身地域不同,也很自然的就会成为主帅的起家旧部,拥有与主帅的亲密关系。

对于这批起家旧部加以倾斜的提拔任用和奖励,对他们和他们的子弟多加照顾,就能够把他们打造为基本盘的第二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