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面结束之后,柯虎与他的同伴们很快就展开了讨论。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官,我能感受到他的诚意,他看我的眼神,还有说话的语气,和其他那些官员完全不同,我觉得他是可信的,我建议,我们一起归顺于刘基,人越多越好,如何?”
柯虎已经充分的心动了,甚至已经打算展开行动了,他试图劝说两名盟友跟着他一起他归顺刘基,说不定待遇可以更好一些。
但余赦和费康都有疑虑。
虽然他们也亲眼目睹了刘基和柯虎的谈判过程,却总觉得刘基不靠谱。
“且不说他的年岁太轻,是否真的说话算数,单说他的那些许诺,会是真的吗?咱们过去也不是没有归顺的想法,可哪一次成了?”
“咱们要是归顺了,可就真的没办法反抗了,到时候万一被他设下圈套围杀,咱们可逃不出去。”
柯虎能理解这两个兄弟的担忧,他自己未尝就没有这样的担忧,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这一次不一样。
“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你们没有和刘基面对面的交谈,没有看到他的眼睛,没看到他是如何与我说话的,那种感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和我之前见过的所有官府的人都不一样。
而且,就算别的不说,他可是用自己的性命和祖宗发誓的,如果食言,他受得了吗?他敢吗?更别说他还和孙策有仇,孙策啊!刘基要是骗了我等,整个江东再无他立身之地,孙策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
余赦和费康互相看了看,两人一起沉默了,低着头,苦苦思考。
看着两人犹豫的模样,柯虎也不着急。
“彭氏已经没了,其他鄱阳大族也都没了,全被刘基杀光了,咱们已经没有援助了,这个冬天肯定有很多人熬不过去,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人饿死在我眼前,所以我已经做好决定了。
你们如果愿意跟我一起,那我一定是开心的,如果你们不愿意,我也没办法,我这边的土地你们可以分了继续用,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就要看上天的意思了,你们觉得呢?”
余赦和费康更加动摇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一会儿没说话。
最后两人纷纷表示要回去和其他部下商议一下,柯虎点了点头,自己也召集了得力手下,与他们做了一番商议。
最后的结果没什么不同。
柯虎很有威信,大家都愿意听他的号令,既然他做了决定,大家也愿意追随,是生是死就这一回,大家同进退,共富贵。
余赦与费康分别回到自己的部族内与自己的部下们交流此事,人们得知后,众说纷纭,有同意的,也有抗拒的。
不过随着讨论的持续,饿肚子要死人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的摆在了面前。
不打吧,靠着贫瘠的土地,收不上几斤粮食,这个冬天肯定要饿死不少人,其中可能就有大家的亲朋好友。
打吧,面对着把六万多叛军都给干废掉的汉军,他们实在是没有那个底气。
所以到最后,支持的意见占了上风,抗拒的意见落了下风,且表示抗拒的人也不再发表抗拒的意见。
于是乎,到七月二十日,三个部族的意见基本达成了一致。
归顺!
交出兵器,入驻刘基设立的农庄,在农庄内开垦土地、回归田园生活。
大家怀着一些对未来的期许的激动和不少怀疑、担忧、恐惧的情绪,决定接住刘基伸出来的橄榄枝。
七月二十三日,刘基再次见到了作为传令兵的孟充。
老熟人了,没什么隔阂了。
孟充轻车熟路来到县城门口报上名头,然后笑呵呵地被士兵押送到了刘基面前,一来就高兴地告诉刘基,柯虎决定归顺了。
“不仅仅是咱家首领,另外两个部族的首领也决定一起归顺,三家一起归顺!”
“还有这种好事?!”
刘基大喜过望:“你们三家加在一起多少人口?青壮几何?妇孺几何?老者几何?”
孟充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双手奉给了刘基。
“都在这上头写着。”
刘基接过来展开一看,顿时乐了。
三家部族以柯虎部族为首,人口五万,另外两家一家三万,一家两万,加在一起也是五万多,三家一共十万八千多口,不到十一万。
并且和他自己这边的人口组成成分差不多。
青壮男子和青壮女子最多,未成年者其次,能看出老态的不便行动的老者只有九百多人。
看得出来,相当年轻健康的人口组成,刘基盘算一下,差不多能编出三万户编户,这就又能多设置三个农庄来开垦农田了。
爽!
他高兴之下,立刻着手安排此事。
让滕耽领先的内政团队开始调拨粮草到鄱阳县,又让是仪带着一些金银钱财前往柴桑一带购买粮食。
他现在的粮食储备虽然很充沛,不过未来的消耗量也会很大,多储存一些总不会有错。
柴桑是水陆要冲,交通枢纽,人口很多,往返商旅数量也很大,在柴桑不仅能购买粮食,还能买到很多紧俏物资,甚至是战马都能买到。
只不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