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25章 足见国家吏治之坏,已至膏肓之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足见国家吏治之坏,已至膏肓之境!(1 / 3)

嘉靖三十六年春,杭州城。

西湖烟柳笼纱,苏堤桃李初绽。

杜延霖在数名亲随护卫及沈鲤、毛惇元、欧阳一敬等六位弟子簇拥下,于一个薄雾蒙蒙的清晨,乘官船沿运河直下,抵达这座东南形胜之地。

钱塘门外码头,浙江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杭州府衙均派了属官前来迎接。

场面虽不失礼数,该有的仪仗、伞盖、回避牌一应俱全,却透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与观望。绯袍青衿,济济一堂,目光大多落在杜延霖以及他身后那群同样年轻、眼神锐利的弟子身上,带着难以言喻的审视与揣测。

“下官浙江按察使司金事孙继呈,奉藩、臬二司及抚台钧命,恭迎杜学台大驾!”

为首一名身着五品服色的官员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杜延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有劳孙金事及诸位同僚。胡部堂军务控惚,杜某未能拜会,深以为憾。”

他口中的胡部堂,正是总督浙直军务的胡宗宪,此刻正坐镇台州前线,督师备倭。

因此杜延霖没能见到这位颇具争议的名臣,也没能见到他的故友徐文长,这让他颇感有些遗憾。孙继呈脸上堆起一丝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憾色:“部堂为国宣劳,弹精竭虑,确难分身。不过来日方长,日后学台定有机会拜访。”

“按察使陈大人可在衙中?”杜延霖点了点头,话锋一转,直接问道。

孙继呈微微一怔,随即答道:“回学台,陈臬台正在衙中处理公务。已吩咐下官,待杜学台安顿妥当,请移步后堂一叙。”

简单的寒暄过后,队伍向位于城中的浙江按察使司衙门行去。

因为提学是按察使司的属官,因此并没有单独的署衙。作为按察副使兼提学,杜延霖的公廨便设在按察司衙署之内。

按察使司衙门,气象森严。

然而,当杜延霖一行踏入专为提学官划出的东跨院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沈鲤等人眉头紧锁。庭院虽算宽敞,但廊柱漆色斑驳,窗棂纸多处破损,墙角杂草丛生,显是久未打理。

正厅内,桌椅蒙尘,书架空空,仅有的几件旧家具也透着一股霉味。

更过分的是,连个像样的书吏、衙役都未配备,整个院落冷冷清清,与衙门外那番“隆重”迎接形成刺眼对比。

“岂有此理!”欧阳一敬性子最烈,忍不住低喝一声,“这分明是下马威!故意怠慢先生!”毛惇元环视四周,沉声道:“先生,看来浙江官场,已视我等为眼中钉。此地虎狼环伺,步步荆棘。”杜延霖面色平静,仿佛眼前破败景象早在意料之中。

他走到一张积满灰尘的书案前,手指拂过桌面,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

“虎狼环伺?那便看看,谁是猎人,谁是猎物。”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沈鲤,你带人即刻清理厅堂,毛惇元,你负责清点库房卷宗,欧阳一敬,你带人去照磨所,索要历年学政档案、岁试案卷、生员名册!今日之内,我要看到!”

“是!”弟子们齐声应诺,立刻行动起来。破败的院落瞬间被清扫、搬运的声响填满。

杜延霖并未立刻参与清理,他整了整身上的绯色官袍,对侍立一旁的骆问礼道:

“备名帖,即刻去后堂,拜会陈臬台。”

按察使司衙门后堂,按察使陈洪默端坐于紫檀大案之后,案头堆着几份卷宗,他并未批阅,只是端着一盏青花盖碗,慢条斯理地拨弄着浮沫。

听闻通传,他眼皮微抬,淡淡道:

“请杜学台进来。”

杜延霖步入后堂,依礼作揖:“下官杜延霖,拜见陈臬台。”

陈洪默放下茶盏,脸上露出一丝程式化的笑容,抬手虚扶:

“杜学台免礼。一路辛苦。坐。”

待杜延霖在下首官帽椅上落座,陈洪默才慢悠悠开口:

“杜学台少年英才,河南河工一役,功勋卓著,圣眷优渥。此番督学浙江,实乃我省士林之幸。本官忝为臬台,亦颇感欣慰。”

他语气真淡,听不出多少“欣慰”之意。

“臬台谬赞。杜某才疏学浅,蒙圣上错爱,委以重任,惶恐之至。初履贵地,诸事未谙,日后还望臬台大人多加提点。”杜延霖姿态放低,言辞谦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堂外,似不经意地提起:

“只是……下官方才至提学署衙,见庭院荒芜,厅堂蒙尘,书架徒壁而列,更无书吏、衙役听用。此等景象,实令下官……颇感意外。”

陈洪默脸上笑容不变,仿佛早有所料,端起茶盏轻呷一口,才慢悠悠道:

“哦?此事啊……杜学台有所不知。近年倭患猖獗,浙江首当其冲,朝廷征调频繁,府库钱粮,十之七八皆用于军需、筑城、募兵、抚恤。臬司衙门亦是捉襟见肘,各处署衙,皆以节俭为要。提学署衙闲置日久,一时未能顾全,也是有的。杜学台初来乍到,还需……多多体谅,克服一二啊。”

他语气轻描淡写,将怠慢推给了“倭患”和“节俭”,言下之意便是:没钱,没人,你自己想办法。杜延霖闻言,脸上并未显露愠色,反而露出一丝理解的神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