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叛军入城开始,一直到六月初,这期间的公文堆积如山。
初期苏县令还能处理一些,越往后堆积的越多。
在他被叛军处死之后,这些文书便没有翻动过的痕迹。
不过越往后期,公文也更少了。
本县的消息传布出去。
外面的通信基本也中断了。
苏清只能从零零散散的公文信件里,知晓外面的情况。
南江县所在的广乐府,基本都落入过叛军手中。
若不是朝廷派的总兵及时杀过来,本地百姓劫难更多。
但截止到现在,广乐府南边各地,基本已经收复。
南江县对岸的北江县,则处理战火边缘。
也就是说。
战争其实距离他们还很近。
正是这个原因,广乐府知府的位置,迟迟没有人坐。
有同僚给苏县令写信,说这位置是烫手山芋。
接手了,又要管经济,还要管民生,甚至要负责朝廷军的后勤。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根本没人去做。
故而位置空悬。
这封信是一个月之前寄来的。
如今还是这个情况。
怪不得广乐府迟迟没有派新县令过来。
想来,其他各县的情况,估计还不如南江县,跟无暇管理。
苏清理清思路。
不出意外的话,她这个主事还要做很久。
至少战争结束,朝廷有余力管辖地方的时候再说。
而那叛军的实力,颇有些不俗。
先皇在时,封号为武勇王爷,就知道他的本事了。
之后先皇有意卸了武勇王爷的兵权,但还未做成,便一命呜呼,换了太子上位。
果然,太子一登基,王爷便反了。
苏清没忍住,长叹口气。
你们皇室打架,关我们百姓什么事。
你们的权力又不分给我们。
听说这次派出的总兵也是皇家子弟。
“打吧打吧,不要打到我们这了。”苏清推开窗户。
七月份的夜晚,天气还不算凉。
看着满天繁星,让苏清想起小时候。
上辈子的苏清,还是襁褓婴儿时,就被丢到路边。
是路过的赤脚大夫见她可怜,把她抱回家养大,也就是她唯一的亲人,她的姥姥。
她小的时候,就是在满天繁星下,听姥姥见很多很多故事。
姥姥出生在战争年代,经历过战场,饥荒,跟着夜校学写字,战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只听姥姥的描述,就知道战争有多恐怖。
更不用说,她记忆里也有了战争的模样。
“姥姥,我会好好活下去。”
“就像您当年那样。”
夜深了。
苏清回到房间,桌子上放着一双新鞋。
看这针脚细密,肯定是梅娘的手艺。
第二日清晨,苏清早早起来。
今日各地房屋田地损毁情况要报上来,她要看看怎么处置。
叛军知道占不住城。
走之前先抢夺财物粮食,再烧田地房屋。
要不是百姓拼死抢救,很多人家的土地,肯定颗粒无收。
只看这件事,苏清便举双手支持朝廷军。
至少他们不会烧杀抢掠,而且还把尸体收拢到一起,方便他们处置。
没错。
尸体。
朝廷兵来的匆忙,走的也着急。
不管是叛军尸体,还是我方将士尸体,都没有掩埋。
全靠附近村民看不过去的时候,帮忙收敛一下。
现在衙门班子组成,自然归到他们身上。
苏清看看房屋田地损毁名册。
再看看清理尸体的事情,一时间头疼,不知道哪个更重要了。
斟酌再三,还是先处理尸体吧。
虽说多数尸体已经掩埋,但有的埋得太浅,早被野狗抛开。
还有些叛军尸体暴尸荒野,或者扔到江里。
他们这个南江县紧邻江边,还靠码头为生,尸体在这附近,总归是不大好的。
苏清安排人手,该安葬安葬,该迁坟迁坟。
武捕头领命,苏清又补了句:“尸体腐烂的地方,记得清理干净,拿烈酒消毒。”
有一个赤脚医生做姥姥,她还是有点防范意识的。
安排完这一项事情,衙门基本就没人了。
就连顾从斯都跑出去办差。
严格意义上说,顾从斯顾秀才并非衙门官吏,过来只是帮忙的。
但来都来了,苏清肯定不会客气的。
该用就用!
都这个时候了,能做事的,都是好人。
苏清用起人百无禁忌,梅娘却念叨几句:“一起办差,不是能培养感情吗。”
“你爹读书那会,我就在他身边做针线。”
既然都说到这了,苏清道:“跟顾家定亲的事,估计不会成。”
梅娘立刻看过来。
苏清解释:“我爹在的时候,顾家答应,顾从斯本人不愿意。”
“现在爹不在,只怕是两者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