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到底还有多少惊喜,顾从斯还不知道。
但南江县十二万百姓的惊喜,却是实实在在的。
自七月十六,发现门房云喜病症后,陆陆续续又有几个疫病患者被发现。
大家都知道这病的厉害,难免担心忧虑。
现在七月十八,衙门便在施粥棚旁边,又搭了一个帐篷。
还是梅娘负责,领粥的同时,还能领一份预防的药。
不过要检查手掌面部是否整洁,然后当场喝了。
旁边还在宣传如何给自家消毒,如何预防病症,如果遇到初期症状,应该如何处置。
“送到距离你们家最近的医馆,现在各个医馆都有专门的房间安置,费用不高,而且可以暂时欠着。”
“不要硬拖,更不要传染给身边人。”
一件件事吩咐下来,衙门差役都觉得自己啰嗦。
这也太事无巨细了。
百姓们有耐心听完吗?
事实上,所有百姓认真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历过战事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再说,已经有人把事情安排好了,他们要是不照做,岂不是没良心。
差役们见此,更加耐心细致。
他们南江县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一定能挺过这个难关。
衙门这边也忙得不可开交。
县城各处好说。
下面还有二十个村,只能继续临时招募人手,让武捕头带着他们通知各村。
好在各个村之间也有联系,村长乡勇等人陆陆续续来县城领药,回村熬煮。
就连最偏僻的村落也不例外。
武捕头等人骑马走了大半日,最终把药材送过去。
不少人都觉得,走到县城街道上,都能闻到浓郁的中药味。
还有用于消毒的石灰,酒精,白醋,以及皂角等等味道。
这样快速的处置。
南江县的病症肉眼可见的少了些。
就连安置在衙门的云喜,都能做起来喝小米肉粥了。
云喜历经一难,心里不知该说什么,只能偷偷抹眼泪。
他被苏县令救过一次,却因为害怕叛军自己躲起来。
现在得了那么重的病,又被苏县令女儿救了。
云喜心里暗下决心,以后苏清就是他亲姐,为她万死不辞也行!
苏清看出他的想法,好笑道:“珍惜生命也没错,不用万死不辞。”
“好好养病,病好了继续做门房。”
“当然,还有实习期。”
看过病人,苏清继续回书房办公。
一直没说话的顾从斯道:“他背叛过你家一次,不应该再留。”
当年苏县令也是看他可怜,所以留下做门房。
这差事着实不错。
遇事就跑,遇难又回来,不合适。
苏清耸耸肩:“每个人都有私心,再说他不过十二,生了一场大病,已然有所改变。”
想到云喜的表情,顾从斯也不能否认。
说到这,顾从斯看了看苏清。
想问她,你是不是也因为生了场病,所以不同了。
不等顾从斯细想,苏清继续处理差事。
现在的衙门一个人当三个人用,顾从斯也不例外,领了差事离开。
武捕头那边坐下来歇歇,不多时又出去了。
苏清看了会公文,还要去药房看情况。
还好在他们的努力下。
本地疫病终于控制的极好,没有酿成不可挽回的灾祸。
苏清看着空荡荡的码头,还是吩咐:“要是有船只过来,记得消毒,若有病患必须先诊脉,看看是什么病。”
说到码头。
自战乱之后,已经没有商船过来。
偶尔来往的船只,也是跟军中有关。
苏清把目光重新放回县里。
要说疫病完全没有影响,那也不对。
虽说各大药铺鼎力相助,但衙门支出还是多了些。
这也影响到粮价,粮价相比七月初,有所涨幅。
顾从斯说这不可避免。
苏清知道,她更明白,距离秋收还有一个月多,不能放松。
所以,她依旧要当个抠门的人!
这一百五十万斤粮食,如今还剩八十多万斤呢!
这都是她抠门的功劳。
苏清心里一边自夸,一边看看哪里还能节省些。
哎,要不是知道,王乡绅那确实没存粮了,她真想再借点。
七月二十九,南江县码头。
原本空空荡荡的码头,从远方驶来一艘商船。
商船前头,挂着叶字的旗号。
还未下船,便迎来此行最严密的盘查。
确定叶家商船众人没有生病后,才能停船卸货。
此次叶家商船的主事叶山鸣缓缓走出来,身边仆从前呼后拥,香粉味极重。
即便如此,叶山鸣还是闻到附近的汤药味。
相比广乐府沿途各县的惨状。
南江县码头虽萧索,却井然有序。
在这战乱过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恢复的着实不错。
其他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