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典吏没想到,重回南江县,坐在高位上的,还真是他侄女苏清。
事情要从叛军即将入城开始说。
那会他就劝自己二哥,也就是苏县令。
周围不少县令都跑了,他们要是不跑,那就是傻子。
但他二哥就是真傻子,死活不走。
他傻,自己可不傻。
苏典吏离开带着老婆孩子跑路,走之前还顺手二哥家的细软。
毕竟在他看来,叛军一入城,这些东西都会归他人。
还不如便宜了他。
事实也如他所料。
他二哥苏县令确实死了。
只是没想到,叛军被赶跑后,南江县跟其他县不同,没有一直乱下去。
说是什么苏县令的女儿做主事,把南江县恢复的很好。
在广乐府十几个县里,唯有他们最突出。
苏典吏原本不信,但路上碰到江南一家商船的人。
下来采买的船夫,对南江县赞不绝口。
等他仔细去问,才知道怎么回事。
苏典吏第一反应是。
不可能吧?!
苏清那小丫头片子,三子蹦不出一个屁,平日最是胆小,怎么可能当主事。
他家二嫂肯定也不行,那是个烂好人,谁来借钱都给,什么屁话都信。
如果是二嫂梅娘当家,衙门都能送出去。
总之一句话。
他不信!
“我可是她亲三叔,她要是有这本事,我会不知道?”
这话不知道怎么传到船主的耳朵里。
那船主还透露一个消息。
说南江县不仅是广乐府十几个县恢复最好的,他们的粮食产量也不错。
估计很快会到府城交粮税。
此话一出,苏典吏站了起来。
他距离府城很近的。
要不然去看看情况?
苏典吏带着妻儿,艰难走到府城,又找到去交粮税的罗飞跃等差役。
苏典吏头一句话便是:“你们蠢吗?!”
“现在下面各县,谁还交粮税?!”
“白糟蹋了啊!”
有粮就放到衙门库房啊!至少他们有吃喝!
接下来的事,就不必说了。
苏典吏他们早就身无分文,之前带的金银细软,根本扛不住外地飞涨的粮价,再加上乱贼极多,还被偷抢大半。
遇到南江县的人,他们一家肯定死缠着不放,死皮赖脸回了此地。
苏清听着罗飞跃罗户房说着,心里已经大概明白。
在听到江南商船船主时,颇有些无语。
“苏主事,苏典吏大概是想夺权。”罗户房到底跟苏典吏走了一路,不仅问明白他这段时间的经历。
更弄明白他的目的。
但他刚从罗书吏,成为罗户房。
若换个人当家做主,那他也太亏了啊。
而这句话,就是表明自己的立场。
他是站在苏清苏主事这里的!
苏清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安抚道:“放心,苏三叔久不在衙门,很多事情都不熟悉。”
他走的时间长,还想占据这个位置?
怕不是做梦。
苏清的话让罗户房安心,随即禀告此次行程。
还未开口,几日不见的顾从斯主动来了书房,坐在之前的位置上。
苏清道:“继续说。”
罗户房点头。
他这次去府衙,主要两个任务。
一是交粮税,这不用讲,差事办的极好。
“十六个县里,除了府城附近的两个县,就咱们南江县交了今年的税粮。”
“在这三个里,咱们交的一百二十万斤粮,数额也是最多的。”
苏清对此并不意外。
所以才心疼啊,早知道少给点了。
府衙那边自然很高兴。
他们并无知府,也没有人代任,所以六司三班各管各的差事。
府衙户司对苏清很满意,还夸了她巾帼不让须眉,替父亲履责,实为大孝。
“还说让您安心做事,以后多多来往。”罗户房传达了府衙户司的意思。
放到平时,她一个女子当主事,他们必然意见颇多。
但披上一层替父履责,再加上世道不太平,以及那么多税粮的份上。
即便不支持,也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第一件差事,罗户房做的很好。
第二件,就是多停留几日,打听消息了。
“大家都知道,叛军其实并未进入府城。”
“但知府,通判,乃至学政等人,都在事发之前逃走。”
“京城对此极为震怒,已经免了这些人的职位,但是广乐府情况复杂,至今无人愿意赴任。”罗户房说着,忍不住感叹,府城都这样,何况各县。
苏清点头:“肯定没人接手,广乐府战事未平,十七个县里,十四个县太平,还有三个依旧在叛军手中。”
“再说,各地粮价飞涨,盗贼频起,还有瘟疫。”
无人接手,实属正常。
苏清虽未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了。
罗户房连连点头:“府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