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的李公公已经走了,临走前祝鸿宵自然不会忘记“孝敬”些东西,李公公最后果然眉开眼笑,道过谢才离开。
一时间,屋子里只剩祝府的几位主子,还有各自几位贴身丫鬟。
祝鸿宵已被巨大的喜悦占据了头脑,竟不知此时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转头看见大女儿手中沉甸甸的圣旨,连忙道:“快叫我再看看。”
祝婴宁抬手送过去,祝鸿宵小心接过,如获至宝,觉得自己的仕途从此就系在这道圣旨上了。
上面写着,太子属意,求了圣上恩典,特许祝婴宁嫁入太子府做侧妃。
“好!好!好!”祝鸿宵连道三声“好”字,眼眶竟渐渐红了。
他果然没有走错,这步棋虽险,但如今已经证明他做的是对的,而且马上就要为他带来不可限量的前途。
最终这几声赞叹落到了祝婴宁头上,祝鸿宵笑着点头道:“好女儿。”
他轻拍祝婴宁的肩,那道圣旨却舍不得还回去,牢牢攥在手心:“既然还有一段日子,你就安心待在府上。”又想起方才李公公带的话,“贵妃想让你进宫陪伴,你也可常去走动,日后对你的处境自然会大有助益。”
祝鸿宵这样说,也有其原因。方才李公公明里暗里就表示过,太子在陛下面前的说辞是,对先太子妃的恩情仍有感念,所以此时只求一个侧妃的名分。
祝婴宁是太子这么多年第一个愿意亲近的女人,还亲自入宫请旨,可见他对祝婴宁的态度很不一般。如今太子府里并没有女主人,只有几个身份低微的侍妾,并没有什么威胁。假以时日,又何愁祝婴宁坐不上太子妃之位呢?
祝鸿宵一番话说完,屋子里的人竟都沉默下来。小宋氏与丈夫一样,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只是祝鸿宵是欣喜若狂,而她先是难以置信,接着便是莫大的惊异与嫉恨。
怎么会呢?凭什么呢?明明太子已经将她送回,又对她不闻不问这么多天,明明祝府一点消息都打听不到,怎么忽然就下了圣旨封了太子侧妃呢?
眩晕了一阵,小宋氏强撑着清醒,缓缓走到祝婴宁身边,拉住她的手,只笑着说道:“好宁儿,好宁儿。”
而祝青宁一向话少,是个闷葫芦。听见旨意,虽然心里有十分的祝贺要说,见母亲还未开口,自然也不敢吱声。等到小宋氏过去拉着祝婴宁的手,她才紧跟在后面,轻声祝贺:“宁儿,恭喜你。”又道,“恭喜父亲,恭喜母亲。”
轮到祝岚月,她的感受是最复杂的。若是以前,她一定会嫉妒祝婴宁这泼天的运气。但到此刻,她已经知道太子一脉的下场如何,乍一听见祝婴宁要入太子府,祝岚月竟有一瞬的同情。
可笑,她有什么好同情祝婴宁的。
将这个小小的念头按下,祝岚月的心却还是快得要跳出胸膛。
上辈子父亲只是站在太子的立场支持他,就落得抄家的下场。而到了这辈子,她们家竟然出了一位太子侧妃——太子的枕边人。祝岚月越想越慌乱,同时又深觉荒唐,最后居然忍不住笑了出来。
“怎么了这是,咱们月儿也是为姐姐开心么?”小宋氏最先听到,她当然知道祝岚月不是因为高兴才笑的,怕祝鸿宵发觉,连忙说话替女儿遮掩。
祝岚月笑了一会儿,回过神来,好在祝鸿宵还在高兴,并不在意她这小女儿做了什么。祝岚月摸摸眼睛,有点湿,是笑出来的眼泪。
随手拭去,她也走到祝婴宁面前。
祝婴宁的一只手已经被小宋氏握住了,祝岚月便捉住她另一只手,不顾她暗暗的反抗,盯住祝婴宁的眼睛说道:“恭喜呀,姐姐。”
说完就放开手。
“好了好了。”祝鸿宵见到这一出母慈子孝,姊妹和睦的模样,心中大悦,开口吩咐道,“晔儿还在学中,尚不知道这个好消息,今天就让他早些下学回家吧。咱们这一家子也有许久未聚首了,今日正好阖家小小庆祝一番。”
听见如此说,小宋氏也放开了手,侧身一福礼:“是,都听老爷的。”
祝鸿宵点点头,又深深望了安静立在一边的大女儿一眼,最后手执圣旨离开了。
“宁儿。”等一家之主走了,小宋氏先打破沉默,仿佛有无数话要说,“你先回房,等母亲将方才你父亲嘱咐的事做完,再来找你。”
她轻拍祝婴宁的肩膀,朝绿琦道:“带你家大小姐回去吧。”
绿琦连忙应下,扶上祝婴宁的手臂:“大小姐,咱们走吧。”
祝婴宁抿了抿唇,没有说一个字,跟着绿琦一块儿离开了这里。
一时间,会客厅里只剩下小宋氏母女二人,还有一个低眉顺眼的祝青宁。
小宋氏先说道:“走吧。这以后还不知有多少事在那里等着呢,有的忙了。”
说完,她伸手虚虚搂住祝岚月,将人带离。
等人都走了,一直在众人视线外屏气掩息的珍珠终于喘了一大口气:“我都快憋不住了。”
祝青宁低声道:“咱们也回去吧。”
珍珠笑嘻嘻扶住自家二小姐,也一样放低声音问她:“刚才夫人的神情,您都看见了吧?”
祝青宁不语,二人走出屋子,见四周都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