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好了:
见面先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恶狠狠的说上几句话,这一招对大部分人都有用,她都试验过好多回了。钟攸凝也会哭着鼻子跑掉的。
她出口震慑的目的就达到了。
钟攸凝一日不解决,她母亲魏三夫人心中就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不大展颜,连吃食用度都减了许多,还比不上她的食量。郑七这种孝女,自然着急不已。
不过想象归想象嘛。
钟攸凝看着柔弱,但态度淡然,无端的就让郑七不敢放肆,一打照面,放狠话的方案就熄灭了。
她请钟攸凝入凉亭中叙话。
钟攸凝想了想,应下了。
阿喜跟着进亭子,被拦下来了。郑七面对钟攸凝时有所顾忌,面对阿喜这种婢子,可不会给丝毫面子,指着她说:“你,出去守着,我有话要同表姐说。”
阿喜:......
阿喜第一回被人这样不客气,一张小脸都气红了。
真的,文儿两个说时她还无法体会,现在完全理解她们的选择了。郑七脾气太坏了。
钟攸凝:“阿喜是我的贴身婢子,没有不能听的。表妹放心,她不会说出去的。”
郑七看看人,又看看人。
钟攸凝坚持下,郑七只能退了一步。
姐妹二人坐在亭中。
郑七有些难以启齿,终于下定决心开口:
“表姐,你知道三房有几位妾室吗?”
“不知。”钟攸凝是知道的。
对郑七与她谈及这个话题也很惊讶。
她们的关系真的还不到谈论这种话题的时候。
郑七把她当做知心好友般透露:“四五位呢,父亲喜爱参加书会,在书会上结识了两位佳人,过几月便要进门了。”
钟攸凝继续洗耳恭听。
郑七上道,她苦恼的捧着小脸,真把钟攸凝当知心姐姐诉说烦心事了:“唉,我父亲这种有身份有地位的男子,受人追捧爱慕也是正常的,我母亲说,男子都是三妻四妾的,父亲不过而立之年,等再过上几年,院中的妾室姨娘们只怕都住不下了。”
郑七耍了个心眼,只说三房的妾室,没有提大房和二房有多少位妾室。
郑七的核心思维是:震慑+恐吓+威逼利诱。刚刚震慑没发挥出来,她启用恐吓这条谋算,想要让钟攸凝知难而退。
我们三房妾室多,怕不怕?
如果怕,那正好去选择其它两房。
钟攸凝恰到好处的安慰她:“表妹宽心,你是郑家姑娘,这种问题自有长辈会去操心的。”
郑七一点都没被安慰到。
她更在意,钟攸凝有没有听出来她的暗示。
郑七直接问道:“表姐,你有心仪的对象吗?”
钟攸凝摇摇头。
她接着问:“那表姐想找个什么样的?”
钟攸凝笑了句。称:“表妹可是要与我做媒?”
郑七还知道婉转:“我就是想听听表姐有什么看法。”
钟攸凝只好说道:“身量高挑俊秀。”
郑七在父亲和两位叔伯中回想。
郑家三位老爷都遗传了老侯爷的身量,个头不矮,论身材的话,侯爷郑琦稍壮实,二老爷郑佩稍发福,三老爷郑通身形偏瘦。
这样说,符合的人是三老爷郑通。
钟攸凝接着加了句:“学问好。”
郑七继续回想。
她大伯擅书法笔墨,学问说不上好;二伯更是从小对学问不感兴趣,只有她父亲喜欢读书。
她听母亲讲过一则故事,祖父在世时,特意请了名士过府教授学问,这种名士大儒极难请,不止需要雄厚的财力,人为了声誉,在正式开授前还要先对学子进行考校。通过考校,大儒留下,若是没有通过大儒的考校,任凭用再多财力都无法留住人。
没办法,名士大儒就是这样有骨气,不为钱财屈膝。
考校当日,大儒坐在堂上,郑琦三人坐在堂下。
郑佩不爱学问,老侯爷已经提前同大儒打过招呼,让郑佩来不过是走个过场,在老侯爷的规划中,郑佩既不爱读书,那就走习武的路子。老侯爷和大儒真正看重的是郑琦。
考校完,仆从把答卷送到大儒手中,府中众人都等着大儒的评语。
大儒不负众望,给郑琦的评语是:天资平平。
反倒是对郑通的评语好一些,说他:小有天赋。
最后大儒拂袖而去。
他的时间金贵着呢,需要去教导一些真正有天资的学子,而不是浪费在这里,教导注定没有天赋的人。
在郑七眼中,学问好=她父亲。
钟攸凝:......
这小姑娘确实挺自恋的。
钟攸凝已经过了崇父的年纪,有了独立的思维,对郑七崇父也理解,多补充了句:“需要有功名。”
在她身后,阿喜挺直了背脊。
听到了吗?要有功名的!
要像老爷和大郎一样!
郑七已经对号入座,正像一只发怒的鸭子准备嘎嘎叫嚷了,一下子被人扼住了咽喉,顿时哑火了。
她眼都瞪圆了。
她不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