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刘基起了一个大早,吃了早饭之后没多久,华歆便派人来送消息,邀请刘基前去郡守府,与刘基一起被邀请的还有刘繇旧部的头头脑脑们,包括张英也在其中。
除了刘基和张英,其他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待他们抵达之后看到刘基也在场,很明显的都吃了一惊。
一部分人想起昨日刘基夸下的海口,说什么要为他们找到足够的食粮,当时觉得刘基不过是说说,十四岁少年人能做到什么?
可现在一看,貌似情况有些不对劲。
不多时,华歆出现在议事堂,向他们宣布了一个消息。
一个令他们感到欣喜又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
欣喜的是,华歆决定要继续收留他们这些刘繇旧部,并且继续为他们提供食粮。
短时间内,他们不需要为了食粮而感到担忧,城外军营他们可以继续居住。
震惊的是,华歆提议让刘基作为刘繇的继承人,继续提领他们这群旧部,而不是从这群旧部里选出一个德高望重的暂时统领大家。
至于理由,华歆说的比较笼统。
“昨日我与刘公子交谈过,公子很有才干与志向,我认为公子是可以成大事的人,更何况子承父业,自古皆然,由公子接替使君提领旧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众旧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懵逼,再把视线转移到站立在华歆身边的刘基身上,就更懵了。
他们不知道华歆和刘基交谈了些什么,也不知道刘基是怎么说服华歆改变主意的,但这件事情就真的发生了,还是在昨日刘基杀人、夸下海口之后发生的。
这一切未免太快,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昨日众人散去之后,果如刘基所预料的,小风一吹,心思立刻活络起来,聚在一起商议来商议去,对刘基的表现多少有些不满。
侯远虽然说话不好听,但讲的也是实话,而且还是你父亲的旧部,你说杀就杀,未免太不庄重。
还放出狂言说要让大家吃饱肚子,更威胁大家不能投效孙氏集团,实在是狂妄。
于是,大部分刘繇州牧府旧部以刘繇之前所信重的是仪、滕耽两人为首,对刘基持负面态度,他们纷纷燃起了迁居会稽郡、徐图后举的打算。
只有少数人与张英拥有同样的意见,觉得刘基未来可期,打算留在豫章郡以观后效。
结果现在刘基说服了华歆,得到了稳定的粮食供给,是仪、滕耽为首的这群旧部若再想离开,这个借口就变得不那么好找了,心中多少有些郁闷。
于是滕耽站了出来。
滕耽与刘繇是同乡,过去关系很好,甚至互相通家,不过刘繇去世之后,眼看局势急转直下,滕耽也开始为自己和家人考虑,想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居住,不愿继续留在豫章郡。
结果先被刘基威胁了一下,又被华歆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总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才是。
“华府君,不知公子与您说了些什么,让您改变了原先的想法?还有,为何您认为公子可以提领吾等旧部,而并非是您来做主呢?”
华歆扭头看了看刘基,笑了。
“昨日,公子与我交谈了很久,说了不少事情,让我心中的某些疑惑得到了解决,至于具体内容我不便透露,但是我必须要说,使君虽然故去,但有子如此,家业必不会败落,重振亦有可能。
至于我本人,的确不是适合统领军队的武官,我素来不通晓军事,也没有读过兵书,连排兵布阵都不懂,贸然提领军队,只会让人发笑,所以还是不要这样做的好。”
滕耽眨了眨眼睛,还未说话,是仪也跟着站了出来。
“使君如此说来,难道认为公子更能统领军兵吗?公子年方十四,尚未成年,如何能提领吾等旧部和所辖军兵呢?”
是仪话音刚落,张英便站了出来。
“公子的确尚未成年,但公子毕竟是使君长子,除了他之外,并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若公子有所不足,我愿辅助公子,帮助公子提领军兵。”
是仪和滕耽都没想到张英居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站在了刘基这边。
张英是刘繇手下唯一的中郎将,也是军队里职位最高的人,一直都在统兵,他若支持刘基的话,再加上华歆愿意提供粮食,那么军队必然也会站在刘基这边。
换言之,刘基已经搞定了军队。
刘繇剩下六万跟随的部曲,精华就是这一万多士兵,有了他们的支持,刘基子承父业的事实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结果了。
那他们这些人……
好像也就不太方便立刻离开了啊……
是仪和滕耽对视一眼,彼此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焦虑。
就算刘基可以提领军队,但眼下的局势还是危机重重,刘繇不是孙策的对手,张英自然也打不过,现在换一个少年刘基,情况就会有什么改变吗?
他们若继续留在刘基身边,待孙策打过来,他们的性命也难保啊!
他们实在是有点不太敢于把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托付给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于是是仪继续反对。
“即使如此,府君,张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