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基的亲自主持之下,余汗县十七家大姓土豪家族被诛灭,余汗县地方宗族势力因为这场叛乱被剿灭殆尽。
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想要造反,杀红了眼的刘基都没放过他们。
只剩下最后两家。
这两家没有和叛军眉来眼去,只是闭门自守,没犯罪,也没立功。
得知外头发生的事情,两家都被吓到肝胆俱裂,家中有些胆子小的身体不好的干脆直接被吓死了,甚至都打算抛家弃业大逃亡了。
待刘基派人上门问罪的时候,两族非常配合,主动交出差不多七成的财物和土地换取平安,大有破财免灾的架势。
看着他们就差把祖宅都献给刘基了,刘基也就放过了他们。
然后把这两个家族七成的佃户和全部隐户收缴带走,等同于废掉了他们的武装自保的能力。
另外,由于整个余汗县并没有奋力抵抗叛军的大姓土豪,所以没有人得到赏赐。
这场大清洗到此为止才落下帷幕,此时距离刘基抵达余汗县过去了四天,而他的名字已经传遍整个余汗县县域,但凡是还能喘气儿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
那些往日里高高在上、横行无忌的大姓土豪们被他一个人几乎全灭,杀得那叫一个尸山血海,男女老幼谁也没逃过去,赫赫凶名可止小儿夜啼。
他给这些幸存下来的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是凶狠残暴。
刘基可不在乎外头人是怎么看他的,反正他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平定叛乱剿灭余孽,任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而且这种行为已经算是非常克制的好不好?
他一没屠城二没牵连普通县民,最多只是因为太穷所以见钱眼开,就多杀了几家大族,除此之外也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他这种行为在上一世的时候甚至称得上是冷静克制的行为了。
那时候,各路类人群猩光芒大放,各方大小军头你方唱罢我登场,没一个是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杀全家算是冷静克制,杀灭三族算是手下留情,更多的军队那是石要过刀人要换种,不把敌对区域的人杀绝都算是有恻隐之心的。
而刘基和他的军队应对敌人的时候只诛杀主谋群体和他们的宗族,从不屠城,也不滥杀无辜庶民,很注重维护秩序,在全天下都有极其优良的名声。
在那个无日不战的大环境里,无论是他行军过境的地方还是他率军征战的战区,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居民一听是刘基和刘基率领的军队,全都欢欣鼓舞、好似获得新生一般。
人的名,树的影,就是因为他从不滥杀无辜,麾下军队军纪良好,只是精准消灭敌对方和犯罪者,这才能无往而不利。
现在当然也是如此。
他约束军队,不准军队屠城、劫掠、骚扰本地居民,然后用缴获而来的财物赏赐军队,这样军队满足了,本地居民没受到伤害,该死的人也都死了。
一石三鸟,多好!
但不得不说,这帮子土豪也算是很有实力的。
这被诛灭的十七个土豪家族,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那种豪富之家,虽然没啥地位权势,可族产是真的丰厚。
就算是产业最少的一家,那也有两万六千亩土地,隐匿佃户三百七十七户,还能从族地里搜出黄金二百余斤,白银三千余斤,各式绢布锦缎八千余匹。
另有足足三万三千石的稻米储存,粮食储存之丰厚,令刘基咋舌。
就这还是最少的一族。
最多的一族产业规模直接翻三倍,家产之丰厚、储蓄之充足,让刘基惊呼自己要发大财了。
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在这一时期往往把长江以南的汉人当作边缘人物对待,使他们在鄙视链中处在社会下层,可这帮家伙不声不响的积累财富,真叫一个闷声发大财。
待江北大乱、晋室南渡,这帮家伙的能量才终于为人所知。
地位权势没有多少,可财富是真的多,人力物力也是真的拿得出来,就这还是江南地区开发严重不足的阶段,这要是到了开发充足的阶段……
也难怪后来的政权多要笼络这些生活在江南的地主们。
但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后来的事情,眼下,刘基只管杀,只管拿,那么好的机会,那么正当的名义,谁要放过他们?
就算是“宅心仁厚”的张英眼见那么大的收益,也不再说什么只诛杀首恶之类的言辞了。
刘基抢到手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眼都花了!
他还愿意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赏赐给立下功勋的军官、士卒,还愿意犒赏三军,这大撒币政策一颁布,谁还能抗拒呢?
反正张英确信自己是抗拒不了的。
张英唯一担心的一点就是刘基这么搞会不会让华歆不满意?
“公子,咱们如此屠戮这些大姓,华府君会不会生气?会不会责怪我们自作主张?”
刘基咧嘴一笑。
“咱们把得到的这些分出一小部分给华府君,你说,他还有什么意见?是金银珠玉不够璀璨,还是绫罗绸缎不够舒适?再者说了,这些人难道是他的亲信吗?他派出去的长吏都到不了任,咱们杀了这些人,也算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