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他自己带来的六万部众,其中除了一万士兵之外,还有近五万的一般庶民,算在三县人口之中,则刘基掌控的总人口数量达到了二十万。
三县之中原本就存在的户籍土地和官府掌控用地,叠加剿灭的数十户土豪家中的全部产业,刘基手中掌握的立即可用农耕用地也达六十二万亩之多。
大片大片的良田连在一起,若能妥善规划集中生产,不需要多长时间,必然成为丰足富庶的大粮仓。
刘基整顿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把人口按照户数重新整编,然后记录入策,他的要求就是让每一个青壮适龄男子都有家室。
原先就有家室的男子直接记录入策。
原先没有家室的男子则用行政手段强行拉郎配,快速安排没有丈夫的女子进行编户,以全体男子为核心,最终编出了六七千多户编户民。
根据这个数字来算,每户平均能够分到的土地数量还不到十亩,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新编户户均人口数还不到三人,但是这样来算,还是紧巴巴。
东汉时期江南之地的稻米亩产量约为六石,就算接下来的年份都风调雨顺,六十二万亩稻田每年也就能收获三百七十二万石的稻米。
一个成年男子每年需要约二十一石粮食才能维持生存和劳动,女子和孩童需要的稍微少一点,但也不会少太多,所有土地的粮食产出差不多正好能覆盖这二十万人口的生存劳动所需。
这还是全部成年男子都参加农业生产的理想粮食产量。
可刘基至少还需要养着一万脱产士兵,他甚至还想再扩军一些,这样一来不能参加农业生产的男子数量就大大增加了,粮食总产量必然减少。
也就是这场战争让他缴获了足够的粮食,还能勉强维持目前的局面,否则他这刚刚掌握一个根据地,就要花大量的钱财买粮食来养人了。
不过这对于他的扩军计划则有很大的影响,他必须要暂时搁置扩军计划,全力恢复生产。
这让刘基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年代农业生产力的落后。
江南这么好的水热条件,稻米亩产量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三百六十斤,难怪上层社会只要稍微奢侈一点,底层就要开始出现饥荒了。
但不管怎么说,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掌握这么多人口这么多土地,这开局条件已经算不错的了,总比在开封人市当商品要好。
有了上一世的地狱经历,刘基的心态变得非常好,抗压能力堪称人类顶级,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觉得问题不大,可以操作,一点不慌。
开玩笑!
老子可是差点就被做成三菜一汤的男人!
谁敢和我比惨?
我无所畏惧!
泰山崩于前,我还要嘲讽它为何不是火山!
整理了一下情绪,刘基立刻开始安排农庄的规划和建设。
他准备按照大约一万户一个农庄的编制规则,把所有掌握的人口编制为七个大型生产农庄,每个农庄都会有相对应的边界围墙建设,彼此之间有成熟的道路相连接。
除此之外,这些农庄还会和所属县的县城有道路相连接,确保县城和农庄之间的交通通畅,便于农业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以县城为核心展开商业贸易,促进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说干就干。
刘基一个人办不成那么多事情,于是就召集所有文职官吏和军队里的东莱子弟兵集团、豫章起兵旧部集团等核心人员一起开了一场大会,给他们分配任务。
虽然不是打仗任务,但是生产任务一样重要,全都给我提起精神来努力办事,办好了,人人有赏!
刘基并不怀疑他们做不好这些事情。
因为就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和一次平叛战争过后,他已经从这群人里发现了不少值得培养的有潜力的人才。
那三百多个因为出身东莱郡而被他提拔为军官的人里面,就刘基上一世多年积累的经验来判断,已经有三十多个人被他列入重点培养对象的名单之中。
其中,最优秀的就是那个曾经的大头兵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