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他们当初算计、榨取这些江东本土势力的资源供给孙策征战,孙策要是完蛋了,他们不单单自己有难,家人恐怕也不能得到保全。
这真的没有问题吗?
二张自打跟随孙策以来,还从未感受到如此浓重的危机末日之感。
他们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但不管怎么说,孙策那边的行动还是继续进行着,孙策安排军将率领四支五百人的队伍分别前往监视吴四姓家族的族地,对他们展开了警戒行动。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四姓家族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有些慌乱的。
人的名树的影,孙策这家伙是真的敢杀人,他们这些士族也没有免死金牌,丧命的危险摆在面前,谁都怕。
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四姓家族之中的上层并非没有人有所预料。
比如陆氏一族的代理族长陆议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早在四月底的时候,他就预料到吴郡和会稽郡必然大乱,届时孙策一定会对四姓进行一定意义上的防备,甚至是先下手为强。
理由很简单,陆氏家族在丹阳郡东部也有些商业地产,所以对于孙策败退、刘基进取的消息很早就得知确切了,陆议得知以后,立刻就得出了吴郡会稽郡将要爆发大乱的结论。
然后他立刻下令陆氏家族进行收缩战术,把在外族人全部召回,在外产业全部封闭或者干脆放弃。
产业没有了可以再去置办,人没了就真的没了,无论什么时候,家族的人命都是最重要的。
陆议今年只有十六岁,很年轻,不过为陆氏家族当家做主已经三年多了,这份工作做得不错,在家族内部很得人心,也受到广泛的尊重。
他学识优秀,十分早慧,能够看穿别人看不穿的事情,能够预料到别人预料不到的事情,三年多以来帮助陆氏家族转危为安,这都是他的功劳。
于是他下达的指令都会被认真完成,并没有阳奉阴违的情况出现。
陆氏家族很快就完成了战略收缩,族人纷纷赶在两郡大乱之前返回了吴县躲避,这进一步巩固了陆议的代理族长声势。
不过真到了孙策派兵监视四姓的当口,陆氏家族的人们还是感到了由衷的恐惧,生怕孙策会丧心病狂的将他们陆氏一族彻底覆灭。
但是陆议思考了一会儿,感觉情况或许还没到那个地步。
所以当有族人建议陆议干脆和孙策拼了的时候,陆议直接否决了这种建议。
“先祖把家业传承到吾辈手中,吾辈自然也要把家业传承下去,否则死了以后有何颜面去见祖宗?眼下孙策虽然派兵来监视,却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既然如此,那么吾等暂时还是安全的。”
虽然陆议将自己的推断告知全族,但是族人们依然战战兢兢,十分担忧恐惧。
很快,这股恐惧之风也吹到了陆绩身上,于是陆绩找上了陆议。
陆绩是上代家主陆康最后的直系血脉,是他的幼子,现在甚至还不满十岁,不过在辈份上却是陆议的父辈,在家族中属于陆议的从父。
陆议就是在帮他操持门户,待他成年之后,陆议是需要归还家业给他的。
因为这层关系,陆绩认真读书习字、增长学识,就为了接掌家业的那一天在准备着。
可现在还没轮到他接掌家业,家业已经岌岌可危,害死一半族人的仇敌孙策已经磨刀霍霍,陆议却按兵不动,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他爹陆康虽然不是被孙策手刃,但是陆康之死,孙策绝对是头号关联者,所以陆绩幼小的心里一直都掩藏着对孙策乃至整个孙氏的仇恨。
恨不能杀光他们为父报仇。
于是,他找到陆议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陆议为何不能趁此良机与孙策决一死战、为枉死的族人报仇。
对其他人的无脑建议,陆议还能无视,但是对陆绩这个未来的家主,陆议实在不能无视,他只能把实话告诉陆绩。
“眼下两郡虽然烽烟遍地,虽然有诸多大姓起兵造反,但是这些人多是乌合之众,当初孙策尚且弱小的时候都拿不下他,更何况是现在呢?”
陆绩对此感到不解。
“可之前伯言不是说过孙策被刘基打败了吗?刘基不是打败了孙策的主力吗?既然如此,孙策还有什么可怕的?”
“孙策的确遭逢大败,也的确损兵折将,但是他并未覆亡。”
陆议缓缓道:“孙策手下至少还有三万兵马,还有诸多猛将,也有足够多的粮食支撑作战,一场失败不足以让他覆亡,他还是返回了吴郡,并且加急招募了不少士兵,实力所有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举兵起事,是很有可能失败的。”
陆绩年龄虽小,但自幼遭逢大变故,颇为早慧,陆议往日与他交谈时也不拿他当小孩子看,该说的都会说。
陆议说完,陆绩想了想,似是有所感悟。
“所以,伯言你的意思是,就算眼下吴郡和会稽郡有那么多人起事,孙策还是不会失败?”
“对了,便是如此。”
陆议点头道:“当下的局势看似很不利于孙氏,但是在我看来,更不利于这些起事者,孙策麾下虽然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