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御前朝议。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整齐跪列。
玄武门事变后的第一次朝会,所有人都在屏息。
雪清河端坐金座,神情平静,宛若真正的君临天下。
“朕奉父皇之命,暂理国政。”
她语气平稳:“昨夜玄武门之乱,祸及皇城,实乃本宫监管不力。
自今日起,废王亲藩制,收北境三镇兵权,立玄武卫监察天下。”
群臣哗然。
这一刻,他们终于明白,玄武门之乱,不止是一场清洗,更是一场权力革命!
“殿下,三镇乃国之屏障,岂可轻易更换?”
户部尚书出列,俯首恳请。
雪清河未言,吴天理上前一步,轻声道:
“尚书大人,此言差矣。”
“玄武门血未干,若不立威,天下何以服众?
三镇将领多有私心,殿下若不先削,迟早再起兵变。”
吴天理目光扫过全场,淡淡一笑。
“天斗帝国,不需要有第二个“雪星亲王’。”
此言一出,殿上再无反驳。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名叫吴天理的人,已经不是单纯的谋士。
他是帝国的阴影之手。
雪清河看着吴天理,轻轻颔首:“传旨一一即日执行。”
同日傍晚,太子府后堂。
吴天理独自坐在书案前,手中摊着几份密报。
上首是“北境将变”的军机情报,下首,是一封来自武魂城的信函。
信封上只有一个印记一一金色教皇印。
他拆开信函,目光深邃。
“吴天理阁下,武魂殿愿为天斗帝国提供军械一批,条件:魂师法案自由通过。
教皇比比东。”
吴天理看完,嘴角微微上扬。
“比比东,你终究还是按耐不住了。”
他喃喃低语,指尖轻敲案桌。
魂师法案一一那是武魂殿长久以来的诉求:
让魂师脱离帝国约束,享有独立身份与豁免权。
若此法通过,武魂殿将在帝国立足如国中之国。
可吴天理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点?
他冷笑一声,取出笔墨,缓缓写下一封回信:
“法案可议,但帝国兵械须由玄武卫验收。
否则,交易作废。”
落笔处,他的笔锋如剑,墨痕透纸。
他要让比比东知道,天斗帝国的刀,已经不在皇权手中,而在一一吴天理手中。
翌夜。
吴天理立于太子府的高楼,远眺皇城灯火。
雪清河身着轻甲,步履轻盈地走上来。
“玄武卫第一批人选已定,”她道,“皆是旧军中忠诚之士,听从你调度。”
“好。”
吴天理点头,望着远处的宫城,语气幽幽:
“从此以后,帝国的每一根暗线,都将掌握在我们手中。”
“殿下,接下来,您只需一件事”
“登基?”
雪清河目光如电。
吴天理微微一笑:“不。让天下自己逼您登基。”
他抬起头,望向苍穹,低声喃喃:
“血未干,风未止。玄武之门,才刚刚打开。”
与此同时,远在北境边陲。
唐三、宁荣荣、朱竹清、奥斯卡等人已经在雪原深处安顿下来。
他们逃亡多日,仍旧不知,帝国的权力风暴正席卷而来。
唐三仰望星空,心头隐隐发寒。
“父亲……这天下的风,怕要变了。”
而在另一端,武魂城的教皇殿内,比比东看着手中信函,缓缓露出笑容。
“吴天理……你以为,你能操控我?”
她眼中光芒骤冷。
“玄武门……呵,那就让我看看,你的“帝国之影’,能撑多久。”
天斗皇城的夜,永远不会彻底安静。
宫灯的余光映照在玄武门的石阶上,那些新刻上的血痕还未干透,风吹过,带起腥甜的气味。在这座帝国最尊贵的城市里,新的权力秩序正在重组。
吴天理披着黑色斗篷,静立于太子府的后殿。
他面前,是一排跪伏在地的身影。
三十六名男子,全身披甲,背后纹有漆黑的玄武图纹。
那玄武图形如盾,却在光影下似乎随时会爬出阴影。
“自今日起,你们即为玄武卫。”
吴天理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玄武者,以影行道,以死为誓。”
他缓步上前,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渐冷:
“你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
你们没有家族,只有帝国。
你们没有生死,只有任务。”
“记住”他停顿片刻,抬手压下,“玄武卫的刀,永不向天斗皇族以外之人屈膝。”
众人齐声喝道:“玄武为盾,誓死护国!”
那声音,震得殿梁微颤。
雪清河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头既震撼,又有一丝复杂。
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一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