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没一会儿,就画出个
“就是,这嘴和鼻子。”
“这是抽象,啥都不懂,就问你们,是这个意思不?”
田马陆爬柜台上又瞅了半天,“嗯,是这个意思,不过,这都几年了,得调整调整。”
李乐捏着笔,琢磨琢磨,点点头,又在纸上划拉划拉,“这样?”
“诶,对!”
“就这样!”
“姨,您看这样的,帮忙选一下。”
大姨接过纸,瞧着上面的“猩猩”,点点头,“成,知道了,那你们想要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进口的。”
“贵的!”
“最好的!”
“那就这种,脚盆进口的,你们看看,我与你们说”
十分钟之后,西人带着诡异的笑容出了店门。
田胖子晃了晃手里,装着方方正正大盒子的黑色塑料袋,“诶,乐哥,你先打听打听,别到时候去了,不在家。”
“放心,我早让我妈打听过了。”
“那就行。”
“走吧,回家,我得回去报账。”
车子开到兴庆路,李乐下车,又被田胖子叫住,“对了,成子说明天晚上几点?”
“六点半!”
。。。。。。。
今天年二十八,作为眼下全长安最大的超市,西工大对面的人人乐,成了小半个城里,人流的漩涡中心。
巨大的红色促销横幅从楼顶首挂下来,“年终大促”、“满200送30”的字样格外醒目,门口的喇叭里,“每条大街小巷恭喜恭喜你丫~~~”的女声循环播放,再加上街边上,卖对联福字红灯笼新年装饰的,西处洋溢着一种节日前特有的、躁动而热烈的味道。
进到超市里,背景音乐又变成了“恭喜你发财,礼多我不怪”的德华,手推车碰撞发出“哐啷哐啷”的声响,夹杂着各色方言的喧哗,熟食区飘过来的阵阵香气,让大小姐有些好奇的打量着这间在她看来,颇具“大陆”特色的商超。
而曾老师则熟练地推来两辆大号购物车,今天穿了件驼色的羊绒大衣,围了条浅灰色围巾,头发在脑后扎了个发髻,倒是比旁边穿着毛毛虫一样的大小姐更显得时尚些。
“来,笙儿,椽儿,一人一辆,坐好喽。”
曾敏弯腰,把穿的跟两个面团儿一样的李笙和李椽挨个儿抱进购物车的儿童座位上。
两个娃许是第一次坐进这种“车中车”,兴奋地蹬着小腿,东张西望,黑提子似的大眼睛里满是好奇。
“阿妈,这里,好多人。”大小姐接过李笙坐的推车,小心地避让着人流,看着眼前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景象,还有几乎每个顾客车里都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年货,脸上写着了新鲜与些许的惊讶,和曾敏说话的声音几乎要被超市里喧闹的音乐、促销员的吆喝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淹没。
曾敏笑了笑,一边灵活地避开一个扛着整箱饮料的大叔,一边说,“这还不算最挤的呢,这叫办年货。老话讲,有钱没钱,买肉过年。辛苦一年了,只要条件允许,家家户户都得来这么一回大采购,给新年攒足富足气儿。”
“也就是这些年生活好了,放我小时候诶,笙儿,别拿,咱不买那个。”
“放我小时候,物资紧缺,买什么都要票证。快过年了,天还漆黑着呢,就得裹着棉袄爬起来,跟邻居家小姐妹约好,顶着寒风去副食店门口排长队,就为了买点定量供应的带鱼、豆腐,或者肥一点的猪肉。”
“我和你爸结婚摆酒,那肉票还是用布票跟人换的,才买够的。再看看现在,吃肉都不香了。”
大小姐认真听着,试图想象着婆婆口中那个截然不同的年代,感受着眼前这日渐丰饶、喧嚣景象背后的时代变迁。
婆媳俩推着车,融入了来往人群。从粮油调料区开始,曾敏目光扫过货架,精准地指挥着“战斗”。
“李乐说,这个牌子的酱油烧红烧肉上色好醋要山西老陈醋,拌凉菜香花生油来一大桶,嗯,木耳、香菇、黄花菜,炖汤粉丝粉条也多拿两包这个牌子的香油香,来两瓶。”
大小姐则负责执行,将曾敏指定的物品放进车里,同时还要分神照看前面车里两个兴奋的小家伙。
李笙和李椽坐在购物车儿童座上,眼前是不断变换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小脑袋瓜简首不够用了。
李笙指着五颜六色的零食包装“啊啊”叫,李椽则试图伸手去够旁边货架上垂下的一串喜庆的中国结挂饰。
很快,两辆购物车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叠起来。
从成包的木耳香菇到盒装的糕点巧克力,从几大瓶橙汁、可乐,成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