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传说中的丈母娘,苏妈妈——李清舒,到了。
她没有像江旗想象中那样,开着豪车,带着一群保镖,气场全开地驾临,她只是一个人,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素色长裙,化着淡妆,看起来就像一个优雅的大学教授。
但江旗知道,越是这样,段位越高。
“阿姨好。”江旗站在福利院门口,努力挤出一个最乖巧、最无害的笑容。
李清舒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从他那件洗得有点发白的t恤,到脚上那双普通的运动鞋,眼神平静,看不出喜怒。
“你就是江旗?”她开口,声音和苏晚晴一样,带着一丝清冷,但更添了几分岁月的沉淀。
“是我是我。”江旗连连点头。
苏晚晴走上前,挽住她妈妈的胳膊:“妈,我们进去说吧。”
所谓的“考察”,就是一场福利院全方位参观。
李清舒走在前面,江旗和苏晚晴跟在后面,像两个等待老师训话的小学生。
他们路过一间教室,正好是江旗的“公益课”时间,他被孩子们围在中间,黑板上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举手提问:“江旗叔叔,你为什么总是没钱啊?别的小朋友的爸爸都有好多钱。
李清舒停下了脚步,饶有兴致地看向教室里。”。
“因为叔叔的钱,都变成这个了。”江旗指了指窗外食堂的方向,“都变成你们爱吃的红烧肉了。钱放在叔叔这里,只能买一个手机。但放在你们身上能长高能有力气读书,以后能变成科学家、医生。”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突然,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大声说:“那我们以后少吃一点肉,给叔叔攒钱买一个新手机!”
“对!我们少吃肉!”孩子们齐声喊道。
江旗当场破防,又想笑又感动,眼眶都红了。他揉了揉鼻子,大声说:“那可不行!你们的红烧肉,一块都不能少!”
教室外,李清舒看着这一幕,脸上的表情依旧复杂,但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丝别的东西。
继续往前走,他们经过了音乐教室。
悠扬的钢琴声从里面传来是《小星星》。
弹琴的正是那个叫小石头的孩子,他弹得很认真,虽然还有些生涩,但每个音符都充满了感情。
教室里,还坐着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看着弹琴的小石头,又看看站在门口的江旗,突然快步走了过来。
“江老师!”那个女人一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她对着江旗,深深地鞠了一躬。
江旗连忙扶住她:“王姐,你这是干什么?”
“谢谢你江老师真的谢谢你!”女人的丈夫也跟着鞠躬,声音哽咽,“我儿子我儿子今天早上,开口说话了!他叫了我一声‘妈妈’!医生说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开口的是他天天听着小石头弹你教的钢琴,他今天他开口了!”
这对夫妻的孩子,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之前一直寄养在福利院。江旗的音乐,竟然奇迹般地打开了他封闭的世界。
李清舒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那个泣不成声的母亲,看着那个手足无措却眼神真诚的江旗,她一直紧绷的嘴角,似乎有了一丝松动。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操场。
孩子们正在玩耍,阳光正好。江旗很自然地就融入了他们,陪他们踢球,给他们讲故事。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鞋带散了差点绊倒。
江旗眼疾手快地扶住她,然后非常自然地蹲下身,开始帮她系鞋带。他的动作很熟练,一边系还一边念叨:“蝴蝶飞蝴蝶飞飞到花丛里,变成一个结”
阳光洒在他的侧脸上,他的神情专注又温柔,完全没有了舞台上那股懒散劲儿,也没有了面对资本时的锐利,那一刻的他,只是一个被孩子们依赖着的大哥哥。
李清舒看着这一幕,看了很久很久。
她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你们的契约婚姻,该有个结果了。”
苏晚晴的脸“唰”一下就红了心跳都漏了半拍。她紧张地看向她妈妈,又看看江旗。
江旗系好鞋带站起身拍了拍小女孩的头让她去玩。然后他转向李清舒,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阿姨放心。”他看着李清舒的眼睛,一字一句,无比认真地说道。
“我在攒钱买钻戒了。”
空气凝固了几秒。
苏晚晴的脸颊烫得能煎鸡蛋,她紧张地看着自己的母亲,生怕她下一秒就说出“你拿什么攒??”这种话。
然而,李清舒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