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邦闻言,脸上露出追忆之色,叹了口气道:“苏先生慧眼如炬。此事说来话长,也确实是一段奇缘。”
他抿了口茶,缓缓道来:“那大约是十几年前,景儿刚满六岁
那年夏天,他随他母亲回乡下老宅避暑。
老宅后山有座废弃的娘娘庙,据说很有些年头,香火早断了,平时也没什么人去。”
“景儿那时调皮,趁大人不注意,一个人溜进了山里玩,结果在山中迷了路,又逢暴雨,慌不择路,就跑进了那座破败的娘娘庙躲雨。”
“据景儿后来模糊记得,当时庙里并非空无一物。
在神象后的角落里,卧着一只通体雪白、后腿却带着伤痕的小狐狸,便是婉卿的本体了。
她当时灵智初开不久,又受了伤,气息奄奄。”
“景儿孩童心性,纯真善良,见小狐狸受伤,非但不害怕,反而心生怜悯。
他把自己带的点心掰碎了喂给婉卿,又用小手帕帮她包扎伤口。”
“说来也怪,那场雨停后,景儿竟迷迷糊糊地自己走出了山,回到了老宅。
只是回来后,他就时常念叨庙里的小白狐。
我起初只当是孩童的奇思妙想,并未在意。”
“直到有一次,我因族中事务路过那处老宅,心血来潮去后山娘娘庙查看。
果然,在庙中感受到了微弱的妖气,但也同时感受到一股纯净的灵性。
我悄悄隐匿气息,果然看到景儿又偷偷跑来,正和一只已经能勉强化形、看起来比他大几岁的小女孩说话玩耍。
那小女孩灵气逼人,眼神清澈,正是婉卿。”
谢安邦看向白婉卿,眼中带着慈祥:“我当时便看出,婉卿虽为妖身,但根基纯正,并无戾气,对景儿也只有纯粹的感激和亲近。
我想,这或许是景儿的机缘,也是我谢家的缘分。
天地万物,有教无类,只要心存善念,妖又如何?
所以,我并未现身阻止,反而暗中嘱咐景儿父母,不必过于约束孩子,只要注意安全便可。”
“此后数年,景儿每逢假期回老宅,总会去找婉卿玩耍。
婉卿也因景儿的纯善之气和娘娘庙残留的一点微末香火愿力,修行渐渐步入正轨,化形愈发稳固。
两个孩子两小无猜,感情日益深厚。”
说到此处,谢安邦叹了口气,看了一眼谢守拙:“后来,守拙弟一次去老宅祭祖,无意中撞见了已长成少女模样的婉卿与景儿在一起。
守拙弟性子谨慎……或者说固执,对妖类成见颇深,当即认为婉卿是图谋不轨,欲对景儿乃至谢家不利。
我们兄弟二人因此事产生了分歧,争吵过数次。
我觉得是良缘佳话,他则认为是我引狼入室,糊涂透顶。
家族内部也因此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这婚事便一直拖了下来。”
谢守拙听到这里,面露惭色,低声道:“是老夫……迂腐了。”
苏林静静听完,点了点头。
故事与他猜测的相差无几,无非是经典的“少年救狐,狐仙报恩”桥段,只是放在了现代都市的背景之下。
谢安邦的开明与谢守拙的守旧,也代表了当下武道界对异类两种不同的态度。
“缘起于善,贵在真心。”谢景和白婉卿,淡淡道:
“你二人既有此缘法,当相互扶持,不忘初心。日后修行路上,或可互为助益。”
“是!谨记林哥(苏先生)教悔!”
苏林的话如同晨钟暮鼓,敲在谢景与白婉卿的心头。
也让在场所有谢家人神色一凛,意识到这不仅是祝福,更是一种指引和期许。
“谢景。”苏林目光转向他,“你谢家以风水立世,然所学驳杂未精,止于皮毛。
今日我传你《九转地脉诀》上卷,乃上古地师观山河脉络、调理地气之根本法门。
勤加修习,可望气定穴,梳理地脉,远非你家中残缺传承可比。”
说着,苏林并指如剑,隔空点向谢景眉心。
谢景浑身一震,只觉得一股浩瀚信息涌入脑海,无数关于山川地势、地气流转、星象映射的玄奥图文深深烙印。
远比之前那“九宫蕴灵阵”复杂精深百倍!
他瞬间明悟,这才是真正的风水大道!
“多谢林哥传法!谢景必不负所望!”
谢景激动得声音发颤,就要行大礼。
苏林虚抬手指,一股无形之力将他托住。
“法不可轻传,亦不可滥施,望你善用此术,护持一方,积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