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营部里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但空气里已悄悄弥漫开一种忙碌而期盼的年节气氛。
最先让人察觉到年味的,是人流的动向。
有年假的战士和知青们,开始陆续背着捆得结实的铺盖卷,踏上返乡的路。
营部因此显得比平日稍安静了些,却也让留下的人对过年多了几分向往。
司务长挨个宿舍通知,
“领白面大米了!每人两斤白面,一斤大米!”
人们很快在食堂外排起了长队,互相打着招呼,脸上都带着笑。空气里仿佛都浮动着一种扎实的喜悦。这可是平时难得吃上的细粮!
更让人惊喜的是,每人还能领到小半瓶珍贵的菜籽油。女同志们立刻兴奋地凑在一起商量:“油有了,面也有了,正好能炸麻叶了!”
跟着年味一起来的,还有团部妇联的人。
这个消息象是长上了翅膀,在营部快速传播。
谁都明白,妇联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单身青年的婚恋。一时之间,营部单身青年男女都有些蠢蠢欲动。
这次团部妇联一共来了三个人,领头的同志正是刘玉香。
她穿着熨帖的棉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热情。
他们一行人先与周营长在营部会议室进行了正式会面。
刘玉香等人听取了营部妇联干事的工作汇报,无非是些“思想动态”、“生活困难”、“开展互助”等常规内容。
刘玉香表面听的认真,不时点头,可心里却另有一番盘算。
营部、团部这么多根正苗红的优秀姑娘,不乏青春靓丽的,宋毅就偏偏看中了顾清如。
来之前她调过文档,知道这姑娘的背景,和宋家实在算不上般配。
但顾清如也确实不简单,先是抓特务立下三等功,后又救了首长儿子拿下二等功。这些功绩说明这个姑娘胆识过人,能力出众。
刘玉香打定主意,这次她是带着妇联的公务而来,会借此机会见到顾清如,但不会挑明介绍人这层身份。
不挑明,才能客观地看清这姑娘的真实品性。
虽然是宋毅拜托的,但她得先替宋家把好关,自己判断合格了再推进。
要是上来就亮身份,那就没有回旋馀地了。
汇报结束后,刘玉香合上笔记本,话头自然地一转:
“周营长,你们工作做得扎实,同志们辛苦了。听说你们这儿有位女同志刚立了二等功?这样年轻有为、思想过硬的模范,我们妇联得多关心啊。这次来,就是想多跟这些好同志面对面聊聊,听听她们的声音。”
周营长客气地笑着,心里却明镜似的。他知道这位刘副主任绝非只是来听听汇报那么简单。
他笑着应和:“刘主任太关心我们了。顾医生确实是个好同志,我这就让人去卫生所请她过来,正好向领导汇报一下她的工作和思想情况。”
一场顾清如完全不知情的“考察”,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工作谈话中悄悄开始了。
顾清如正在卫生所工作,通信员小跑了过来通知她,妇联干事来了,想找她聊聊基层女同志的工作生活情况。
顾清如微微一怔,团妇联的领导指名要见她?
她快速洗了手,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心里猜测着可能是关于妇女工作或者上次立功的事,便快步向营部办公室走去。
营部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刘玉香独自坐着,正慢条斯理地翻看报纸。
见一个梳着麻花辫、面容秀丽的姑娘进来,她立刻放下报纸,热情的笑起来。
“你就是顾清如同志吧?快进来坐。哎呀,比他们说的还要精神、还要俊!”
刘玉香一边热情的打着招呼,一边迅速的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顾清如。
原本以为能多次立功的女同志,又是抓特务又是救人的,必定是那种英姿飒爽、甚至带点虎气的模样。
没想到,眼前人看起来竟有几分文弱秀气,甚至称得上“娇滴滴”。
模样确实美丽,皮肤白淅细腻,不象常年风吹日晒的女兵那么糙。尤其是那双眼睛,清亮有神,透着一股沉静的智慧。
她站在那儿自有一股气度,丝毫没有年轻姑娘常见的毛躁和怯懦,反倒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沉稳。
刘玉香暗自点头,心里先满意了三分。暗道:难怪宋毅那样眼高于顶的小子能看上,这气度确实和一般姑娘不一样。
在刘玉香打量顾清如的同时,顾清如也迅速扫了一眼刘玉香。这个妇女干部年约四十,梳着一头齐耳短发。典型北方女性轮廓,颧骨略高,眼神锐利。
顾清如站着敬了个礼,礼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