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小毅并不知情。是我私下运作,未与他商议。他是军人,讲纪律,若提前知道,反而会拘束。而我,只是个母亲,只想看到两个我珍视的孩子,将来都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小顾,这机会虽由我推动,但我绝无施恩之意。我只是爱才,更是惜你。你若肯去,便坦荡接受;若觉沉重,也尽可推辞。
暂时保密,不必急于答复。认真考虑清楚,为自己,也为将来。
盼你回信。
林秀芳 手书
顾清如看完这封信,一下子就明白了。
原来并非是她多心。
原来这个名额不是组织的青睐,也不是命运的巧合,一切都是宋毅母亲在背后的暗中安排。
看完信,顾青心情很复杂。
从信上内容看,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提携,是给她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再一想,事情没那么简单。
宋母特意强调“小毅不知情”,还让她保密,说明这件事不能让宋毅参与,也不能公开。如果真是纯粹为她好,为什么不敢明说?为什么要避着儿子?
她越想越清楚,宋母不是在帮她。
把她送去京市,一走三年,距离远了,联系少了,三年后会如何,谁也不好说。
并且,若是她接受了这份好意之后,宋家对宋毅有任何安排,她都没有资格置喙。
这是在用一种体面的方式,将她从宋毅身边挪走。
想起刘玉香之前告诉她的那些话:
“宋家不会同意你们的事。”
“人家要的是门当户对。”
当时她觉得是刘玉香心坏,故意编瞎话骗人,现在看来,她说对了。
宋家并没有接纳她。
她既感到伤心,又也有些触动。
这一切安排的背后,是一个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她有点想念自己的母亲了。
她甚至有些意气用事的想,既然自己要替父亲平反,京市就是张文焕的大本营,干脆接受这个好意好了。这样更方便收集罪证,还能提升自己,拿到医生资格。
这样做大家都开心。
想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后,顾清如把信折好,收进空间,没跟任何人提起。
下午,看望弟弟之后,她来到团部家属院的王静娴家。
王静娴亲自捎了话,请她来家里吃饭。
来到家属院东头的平房小院,敲响门,很快王静娴就迎了出来,“顾妹子,你来了。”
屋里暖和,饭菜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手擀面,一碟腌箩卜,一碟炒鸡蛋,一碟炒土豆。
“快进来,外头风大。”王静娴接过她脱下的棉袄挂好,“我刚学会擀这面,你尝尝看,是不是太软了?”
顾清如拘谨地坐下,轻声道:“您太客气了……饭菜太丰盛了。”
“什么客气,”王静娴笑着盛面,“咱们又不是外人。再说,你还送了我那么好的礼物。那本鲁迅诗集,在家时我就有一本,来这里行李太多没有带来。看到这本书,我可太高兴了,我翻了好几天,每一页都象老朋友说话。尤其是《野草》那几篇,夜里读,心都静下来了。”
顾清如:“您也喜欢《野草》?”
“喜欢。”王静娴点头, “那种在黑暗里不肯熄灭的光,最动人。”
两人相视一笑, 身份的隔阂悄然融化,只剩下两个爱书之人。
顾清如也从一开始的拘谨到放松,渐渐话多了起来。
两人从诗歌聊到营部近况,说到知青调岗,再到农场春耕……聊得随意而自然,仿佛只是旧友叙旧。
饭后,王静娴看出顾清如有心事,便关心道: “小顾,怎么了?我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顾清如一怔,没想到自己的心事被她看出来了。刚才席间聊天,还能故作轻松,可此刻,面对这样一双温和却洞悉的眼睛,心防竟一点点松动。
顾清如便隐去关键信息,模糊地倾诉:“静娴姐,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也是家里的长辈安排的。但接受它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该怎么选?”
王静娴略微思索后,“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机会,如果一个机会,必须让我先背叛自己的心,才能拿到手,那它再光鲜,也不值得要。这样得来的机会,即使站得再高,脚底也发虚。”
顾清如听后,陷入沉默。
窗外,几个孩子在家属院打闹,笑声远远传来。
她忽然想起刚来兵团时,在连队有时候夜里也要出诊,碰上牧民求医,背着药箱就得骑马十几里路奔赴牧区。那时候也没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