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杀抢掠,给边境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刘弗陵深知,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边境问题,国家将永无宁日。
就在刘弗陵为边境问题烦恼不已的时候,后宫中却又掀起了一场波澜。李姬因为嫉妒周皇后在赈灾中的出色表现,暗中指使宫女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周皇后故意克扣赈灾物资,中饱私囊。
李姬出身低微,却心比天高,一直渴望得到皇帝更多的宠爱。她看到周皇后因为赈灾而备受赞誉,心中的嫉妒和怨恨愈发强烈。于是,她便想出了这个阴险的计策,想要诋毁周皇后的名声,从而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注。
谣言如野火燎原一般,迅速传遍了宫廷内外。刘弗陵听闻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怒目圆睁,满脸怒容,怒喝道:“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刘弗陵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无法容忍有人竟敢如此污蔑他的皇后。他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展开彻底的调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若查明此事属实,朕绝对不会轻易饶恕!皇后向来贤良淑德,朕对她深信不疑,她绝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定是有人心怀叵测,恶意造谣生事!”刘弗陵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和愤怒。
负责调查的官员们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迅速展开行动,四处明察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查明了谣言的始作俑者——李姬。
当刘弗陵得知真相时,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吼道:“李姬,你身为朕的妃嫔,不思以身作则,为后宫树立良好的榜样,反而恶意造谣,污蔑皇后,简直是罪大恶极!你可知道,这是欺君之罪,该当何罪?”
李姬被刘弗陵的怒吼吓得浑身发抖,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哭啼啼地求饶道:“陛下,臣妾知错了,臣妾一时糊涂,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才会做出这等错事。求陛下饶命啊,臣妾再也不敢了。”
然而,刘弗陵的怒火并未因李姬的求饶而平息。他瞪着李姬,厉声道:“将李姬打入冷宫,让她在那冰寒之地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此生此世,她都不得踏出冷宫半步!”
随着刘弗陵的一声令下,李姬被侍卫们拖走,关进了冷宫。从此,她将在那孤寂寒冷的地方度过余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处理完后宫之事后,刘弗陵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他并未因此而懈怠,而是立刻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边境事务之中。
他深知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头大患,若不能妥善解决,边境将永无宁日。于是,刘弗陵决定召集霍光等大臣,共同商议应对匈奴之策。
在朝堂之上,刘弗陵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众臣,开口问道:“霍爱卿,如今国内局势稍有缓和,朕认为可以对匈奴采取行动了。你可有详细的计划?”
霍光闻言,心中早已有了计较,他胸有成竹地回答道:“陛下,臣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赵卬将军率领,正面出击,吸引匈奴主力;另一路由年轻将领陈汤率领精锐骑兵,绕道匈奴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如此一来,匈奴必乱。”
刘弗陵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继续问道:“赵卬将军和陈汤将军可有把握完成此次任务?”
霍光连忙答道:“陛下放心,赵卬将军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定能在正面战场给匈奴以重创;陈汤虽年轻,但胆识过人,足智多谋,他率领的精锐骑兵机动性强,定能完成偷袭的任务。”
刘弗陵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个计策的认可和赞赏,然后他目光如炬地看向陈汤,郑重地说道:“陈汤啊,此计确实精妙无比。现在,朕任命你为骠骑校尉,率领五千名精锐的骑兵,务必圆满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此次出征,意义非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荣辱,更与百姓的安危息息相关。所以,朕对你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你能够不负众望,凯旋而归。”
陈汤闻言,立刻跪地叩首,高声应道:“陛下放心,微臣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重托!为表决心,微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完成任务,愿以死谢罪,提头来见陛下!”
出征的日子终于来临,长安城门外,人山人海,百姓们纷纷自发前来为即将远行的大军送行。刘弗陵身着龙袍,亲自来到城门口,为将士们饯行。他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整齐列队的士兵们,心中感慨万千。
“诸位将士们,”刘弗陵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此次出征,乃是为了扞卫我大汉的尊严,守护我大汉百姓的安宁。你们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是大汉的脊梁,是百姓的守护者。朕相信,你们必定能够奋勇杀敌,展现出我大汉军队的威武雄壮,扬我大汉国威!”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将士的心中,让他们倍感振奋和自豪。士兵们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大汉万岁!”这激昂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久久不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