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第7章 郭威的"黄袍加身"前传与李煜的错位人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郭威的"黄袍加身"前传与李煜的错位人生(1 / 8)

上回书说到,耶律德光的铁骑二次踏破中原,烧杀掳掠如蝗虫过境,把本就支离破碎的山河搅得更无宁日。百姓流离失所,藩镇拥兵自重,昔日繁华的汴梁城烟火断绝,只剩断壁残垣间的呜咽。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太原称帝,国号大汉——史称后汉。他打着“驱逐胡虏”的旗号收拢人心,一路南下几乎未遇强阻,倒像是捡了耶律德光北撤后留下的烂摊子,轻轻松松便入主了汴梁。

而长江以南的南唐,却是另一番光景。烈祖李昪晚年沉迷丹药,性情多疑,宫廷里的空气比中原的刀光剑影更让人窒息。太子李璟与兄弟们明争暗斗,今日一杯毒酒送走手足,明日一曲艳词讨好父皇,亲情成了最锋利的刀,爱情成了最华丽的枷锁。深宫里的烛火摇曳,映着皇子们年轻却阴鸷的脸,谁都想踩着骨肉的鲜血,坐上那至尊之位。

这头中原的郭威,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他本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刘知远对他倚重有加,可新帝刘承佑登基后,猜忌之心日重,朝堂之上血雨腥风,几位辅政大臣接连被诛杀。郭威看在眼里,心中早已不是滋味——他戎马半生,见惯了帝王的凉薄,更看透了这乱世的生存法则:要么杀人,要么被杀。于是,他借着抵御契丹的名义,手握重兵屯驻邺都,表面上忠君爱国,暗地里却早已与心腹将领串联,只待一个契机,便能将这后汉的江山,换一副新的主人。

且说这一日,邺都军营的夜色格外浓重。郭威帐内灯火通明,副将赵匡胤按剑而立,低声道:“将军,京中密报,陛下已派使者前来,怕是……来取您性命的。”郭威抚着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随即又化为平静:“我郭威为大汉出生入死,何罪之有?”话虽如此,帐外的士兵却已炸开了锅——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说皇帝要对郭将军下毒手,还扬言要屠尽军中将士的家眷。

“反了!反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如同火星点燃了炸药桶。数万士兵披甲执刃,潮水般涌向中军大帐,齐声高呼:“请将军称帝!我等愿誓死追随!”郭威“惊慌失措”地冲出帐外,还没等开口,一件绣着金龙的黄袍便被强行披在了他身上。众将士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震寰宇。郭威假意推辞再三,最终“被迫”应允,随即挥师南下,直逼汴梁。这便是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完美预演,只不过这一次,郭威成了主角。兵临城下时,后汉君臣早已吓破了胆,刘承佑死于乱军之中,郭威兵不血刃进入汴梁,改国号为周,是为后周太祖。

再看南唐,此时的李煜还只是个无忧无虑的六皇子。他自幼不喜权谋,只爱诗词书画,朝堂上的厮杀仿佛与他无关。他常躲在清凉山的别苑里,与宫女们吟诗作对,看庭前花开花落。可命运偏要捉弄人——太子李弘冀猜忌心极重,见这位六弟才华横溢,竟怕他威胁自己的地位,处处刁难。李煜无奈,只得自号“钟隐居士”,整日寄情山水,装作不问世事的样子,只求能在这波诡云谲的宫廷中保全性命。

可他越是想躲,命运的网却收得越紧。不久后,太子李弘冀暴毙,几位兄长也或病或亡,偌大的南唐皇室,竟只剩下李煜这一根独苗。父皇李璟病重,躺在床上拉着他的手,颤声道:“国家危难,朕只能将这江山托付给你了。”李煜望着父皇苍老的脸,再看看殿外跪满的文武百官,只觉得那龙椅沉重如千钧,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哪里知道,这顶皇冠一旦戴上,便再也摘不下来,等待他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无尽悲凉,和那“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千古绝唱。

中原的郭威刚刚坐稳龙椅,便开始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后周渐渐有了中兴之气;而南唐的李煜,还在懵懂中接过了江山,他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这乱世棋局,棋子们各有各的挣扎,各有各的命运,只是不知最终落子,谁能笑到最后?欲知故事如何,且听看文分解。

一、郭威的"被逼造反"戏码:从打工仔到创业老板的惊险转型

清晨,邺都军营的校场上,晨雾弥漫,宛如一层薄纱笼罩着这片广阔的场地。然而,就在这迷蒙的晨雾尚未完全消散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却如野火燎原般迅速传遍了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刘承佑要对郭威下手!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军营都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甲胄相互碰撞所发出的清脆声响,仿佛是死亡的钟声在敲响;战马因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而不安地嘶鸣着,它们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士兵们的怒骂声此起彼伏,有的愤怒地诅咒着刘承佑的阴险狡诈,有的则为郭威的命运担忧不已。

整个营地仿佛变成了一口沸腾的油锅,各种情绪在其中翻滚、激荡。人们的心情都异常沉重,对即将到来的变故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郭威双手颤抖着捧着那封盖着鲜红玉玺的密诏,仿佛那是一颗即将爆炸的炸弹一般。他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苍白,信纸在他手中不停地簌簌作响,仿佛也在为他的命运而悲鸣。

突然,郭威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猛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