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铁片”蕴含的惊天秘密暂埋心底,王也的心神很快沉静下来。他深知好奇与冲动于事无补,唯有脚踏实地提升实力,方是正途。眼前这批从鬼市得来的珍贵药材,便是夯实基础、迈向更高境界的台阶。而将其效用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无疑是炼丹。
他的目光掠过那株灵气最盛的百年地脉紫芝,暂时按下了动用它的念头。此等主药,需得准备万全,辅以其他配药,尝试炼制对化雨期大有裨益的“凝海丹”方才不枉其价值。眼下,更适合用来练手的,是那页辟谷丹残方和几味普通药材。
辟谷丹,修仙界最基础的丹药,用以替代凡食,辟除谷气,减少后天浊物摄入,助益修行。看似简单,实则内蕴丹道至理:君臣佐使的配伍、火候精妙的掌控、药性融合的平衡,无一不是炼丹术的根基。成功炼制出辟谷丹,意义非凡。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也并未因目标基础而轻视。他深知在这末法时代,资源匮乏,工具简陋,更需严谨对待。
他首先出门,并非前往古玩市场或神秘据点,而是径直去了五金店、厨具店乃至化学试剂店。当他返回时,带回的并非丹炉法宝,而是一系列“现代法器”:精度高达001克的电子秤、耐高温的硼硅玻璃烧杯与培养皿、白瓷坩埚、酒精灯、石棉网、探针式高温温度计,甚至还有一个小型控温精准的恒温电陶炉和一套真空封装机。若被传统炼丹师见到,怕是会瞠目结舌,斥为离经叛道。但王也却觉得,精准和可控,才是成功的关键。
准备工作就绪,他静坐凝神,再次将心神沉入那页古老的辟谷丹残方与《无上天元心法》的浩瀚丹道传承之中。
残方字迹斑驳,提供了思路:“取黄精之甘平补中,益气健脾;茯苓之淡渗利湿,宁心安神;白术之苦温燥湿,健脾益气……佐以松针之清芬,透达宣散;晨露之清冽,滋阴润燥;米精之甘淡,养胃和中之功……诸药合和,非为果腹,实乃调和脾胃,滋生微元,减浊存清……”
然而,具体的药材分量、投料顺序、火候变化(文武火转换时机、温度曲线)、凝丹收丹诀窍,尽数缺失。
《无上天元心法》中的丹道篇则更为高渺,侧重于原理、神念运用及高阶丹方,对辟谷丹此种基础丹药仅一语带过,提供的是一个更简略但完整的通用配方。
王也要做的,是以心法原理为纲,以残方思路为目,结合现代药理学和化学理念,进行一场大胆的推演与重构!
他双目微闭,神识高度活跃,脑海中仿佛展开了一张无形的演算纸。各种药材的性、味、归经、所含灵气粒子特性、彼此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化合、拮抗、催化)、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无数数据流疯狂闪烁、碰撞、组合、验证。
这并非简单的照方抓药,而是在进行一场复杂的丹方逆推与优化!其难度远超常人想象,若非《无上天元心法》赋予的强大推演能力和化雨期修士的磅礴神识,根本不可能完成。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日头渐斜。王也终于睁开眼,眸中虽有一丝疲惫,但更多是推演成功的奕奕神采。一份结合了古法神韵与现代精确的“新辟谷丹”实验方案,已在他心中成型。
“第一次实验,开始。”
他取来在普通药店购买的优质制黄精、茯苓、白术,用电子秤精确称取推算出的比例,放入研钵,以真元包裹研磨,力道均匀柔和,将其研磨成细腻如粉的均匀粉末。每一步,神识都严密监控着药材颗粒的细度与灵气分布。
采集松针,以真元小心烘干,保留其清芬之气,再研磨过筛。 提取晨露,以神识微微震荡,去除杂质,保留其纯阴之意。 将上好糯米浸泡,取其最精华的米浆,静置沉淀得到“米精”。
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和速度,将各种药粉、液体混合搅拌。神识如同高能搅拌棒,深入混合物内部,确保每一份药性都均匀分布,初步融合。最终得到一团浅褐色、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药泥。
最关键的一步——加热反应与凝丹。
他没有地火,也没有真火,但他有酒精灯、电陶炉,以及最重要的——神识!
将药泥小心置入耐高温玻璃烧杯,置于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下方点燃酒精灯。探针温度计插入药泥旁侧监测。
“初始阶段,文火升温,目标温度65±2c,持续时间45分钟,促使药性充分浸润、初步融合……”王也心中默念方案,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温控系统,感受着药泥内部每一丝的温度变化和能量流动,同时微调酒精灯火力,确保温度稳定。
药泥在恒温下缓缓变化,水分逐渐析出,香气变得浓郁。
时间到。王也迅速撤掉酒精灯,将烧杯移至预热的电陶炉上(设定70c),进行第二阶段加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