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第623章 “深空之眼”预警网络扩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3章 “深空之眼”预警网络扩展(1 / 2)

小行星带的猎杀与反猎杀、围绕“龙首崖”的无形信息攻防,虽然激烈,但在瓦西里耶夫和地球联盟最高统帅部看来,终究是“战术层面”的缠斗。帝国的侦察分队再狡猾,也如同蚊虫叮咬,虽令人烦躁,却难以致命。真正能对地球文明构成生存威胁的,始终是那支退至外缘、正在舔舐伤口并积蓄力量的帝国主力舰队。被动等待敌人再次兵临城下,是绝对的取死之道。必须将视野投得更远,将预警的触角,尽可能地向深空延伸。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小行星带这道‘门槛’上布防,”瓦西里耶夫在最高军事会议上,用指挥棒指向星图上那片超越小行星带、更加广袤而黑暗的柯伊伯带及之外的空域,“我们要把‘眼睛’安到敌人的家门口,至少,要能看到他们何时抬脚。‘深空之眼’预警网络,必须向前推进,直至柯伊伯带边缘,乃至奥尔特云外围!”

这项被命名为“远望”的拓展计划,其核心是在原有“星链”网络的基础上,建造并部署一系列功能更强、隐匿性更高、续航能力更持久的深空预警探测器,在太阳系的外围建立起一道绵密而敏感的“警戒线”。

传统的探测器在广袤的柯伊伯带及以外空域面临严峻挑战:距离遥远导致信号延迟巨大、能源补充困难、环境极端,且极易被帝国侦察力量发现并清除。

地球联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结合逆向自“幽影-”的部分技术和自身符文科技,开发出了两种新型专用探测器:

“哨兵”型长程监视平台,体型相对较大,约等于一艘小型穿梭机。其核心是超大孔径的超长波被动传感器阵列和超高灵敏度的引力波干涉仪。它不主动发射任何信号,而是像一块冰冷的岩石,完全依靠捕捉宇宙背景中极其微弱的能量涟漪和引力扰动来发现目标。其能源核心是高效聚变电池与覆盖全身的“汲灵符文板”的结合,能从近乎绝对零度的背景和宇宙辐射中汲取微量能量,理论续航时间可达数十年。表面覆盖着最新的自适应光学迷彩和灵能吸收涂层,使其在绝大多数观测手段下都与背景星空无异。

“谛听”型信号中继与主动探测节点,体型较小,但数量更多。它们负责在“哨兵”之间构建一个隐蔽的、抗干扰能力极强的量子通讯网络,接力传递加密数据。部分特殊的“谛听”节点还配备了低功率、高指向性的主动扫描装置,只在接收到“哨兵”的异常警报后,才会对特定空域进行短暂的、难以追踪的精准扫描以确认目标。

将这些探测器悄无声息地运送至数十甚至上百天文单位之外的预定轨道,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无法动用大型舰船,那无异于告诉帝国这些节点的位置。

承担此重任的,是经过特殊改造的“幽灵”级特战渗透艇的衍生型号——“信风”级深空布设舰。它们拆除了大部分武器,强化了隐匿性能和续航能力,腹部携带着数枚如同休眠种子般的“哨兵”或“谛听”探测器。

“信风-7”号正执行这样一次典型的布设任务。它的目标是柯伊伯带外围一个被称为“尘埃之海”的广阔区域,那里弥漫着稀疏的星际尘埃和冰晶,能有效吸收和散射各种探测波。

舰长李牧少校谨慎地操控着飞船,沿着一条利用多个柯伊伯带天体引力弹弓效应计算的复杂航线航行,尽可能减少引擎开机的次数和时间。舰舱内,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光和环境系统低沉的嗡鸣。

“抵达预定坐标点a-17,环境扫描确认安全,背景辐射稳定。”导航官低声报告。

“释放‘哨兵-alpha-3’,启动静默部署程序。”李牧命令。

“信风-7”号腹部打开一个缺口,一台沉睡的“哨兵”平台被机械臂缓缓推出。脱离舰体后,其外壳上的小型冷气体推进器以几乎无法探测的脉冲方式微微点火,调整姿态,最终稳定在预定的轨道上。随后,其表面的迷彩系统启动,与周围的尘埃和黑暗融为一体,只有内部的核心传感器开始以最低功耗运行,如同在深海中缓缓张开触手的水母,感知着最细微的动静。

整个过程耗时数小时,悄无声息。完成布设后,“信风-7”号再次融入黑暗,驶向下一个坐标点。

这仅仅是“远望”计划第一阶段数百次类似布设任务中的一次。每一次“信风”的远航,都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有的探测器在布设后不久便因遭遇微陨石撞击或未知空间现象而失联;有的“信风”舰在航行中与帝国巡逻队擦肩而过,凭借极致的隐匿才侥幸逃脱。

历经数月的艰辛努力,一张以柯伊伯带外缘为核心、触角已隐约探入奥尔特云范围的隐形预警网络——“深空之眼”扩展网络,终于初步编织完成。数以千计的“哨兵”和“谛听”节点,如同散布在黑暗森林中的无数颗沉默的眼珠,共同凝视着太阳系之外的深渊。

昆仑指挥中心的星图上,代表扩展网络覆盖区域的淡蓝色光晕,已经远远超出了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