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引气诀》的创编,为“星空灵根”者们点亮了前行的星图,但这远非终点。掌握了在星空中“呼吸”和“行走”的能力,仅仅是成为一名合格星际战士的基础。真正的星际战争,其环境之严酷、战斗模式之诡异,远超任何地面或大气层内的冲突。为了将这批珍贵的“星辉”种子,以及更多经过严格筛选、拥有极佳身体素质与意志力的普通精英,锻造成能在残酷星河间生存、战斗并取胜的利刃,一项代号为 “铸星” 的庞大计划随之启动。其核心载体,便是建立在月球背面、远离地球舒适环境与帝国窥探的——星际战士训练营。
训练营选址于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环形山底部,代号“铸星炉”。这里常年处于地球视野之外,天然的月壤和岩层提供了绝佳的物理屏蔽,基地外部更布设了层层叠叠的隐匿阵法与能量干扰场,使其在帝国侦察网络中也只是一片模糊的引力异常区。
基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科技与修真结合的奇迹。其内部并非简单的军营,而是被分割成数个巨大的、可独立调控环境的模拟训练舱室,每个舱室都对应着一种或多种极端星际环境。
训练营的学员来源主要有三:
1 “星辉小组”成员: 他们是核心中的核心,是未来星际战士的军官与尖刀种子。
2 “启明星”计划中其他非星空灵根,但心性、意志、体魄极为出众的天才。
3 从全军,包括地球、火星、小行星带守备部队中层层筛选出的、拥有极佳基因潜能、神经反应速度和空间感知能力的精英士兵。
他们如同未经锻造的“矿石”,被投入这座冷酷的“铸星炉”中。而投入的“燃料”,则是海量的资源。维持这些极端模拟环境的运转,消耗着堪比一支小型舰队的能量;修复训练中损坏的装备、治疗受伤的学员,需要最先进的医疗设施和珍贵的丹药;指导他们的,不仅有最顶尖的机甲教官、太空格斗专家、舰队战术参谋,还有修为高深的修士,负责传授如何在极端环境下高效运转真元/星元,以及运用神识进行探测、沟通与防御。
训练营没有温和的过渡,只有近乎残忍的“淬火”与“锻打”。
在“无垠海”,新学员们首先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自身的恐惧与不适。失去上下方向感导致的眩晕,任何微小动作都会引发难以控制的旋转,寂静真空对心理的压迫……许多人最初连稳定悬浮都做不到,呕吐、失控碰撞是家常便饭。他们被要求在这里完成复杂的障碍穿越、武器拆解组装、以及模拟在舰体破损处进行紧急焊接作业。叶星云等“星辉”学员在这里展现了巨大优势,《星辰引气诀》赋予的天然空间感让他们如鱼得水,但他们也需学习如何带领和协助那些适应困难的队友。
“重力井”是肉体的炼狱。从十倍重力下背负沉重装备攀爬陡峭的岩壁,到瞬间切换至零重力时控制骤然失控的身体,每一次训练都伴随着骨骼的呻吟和肌肉的撕裂感。教官们冷酷地记录着每个人的生理极限,不断施加压力,旨在打破常规,塑造出能适应任何星系引力环境的“全能战士”。一名来自“启明星”、主修炼体功法的学员,在一次二十倍重力的极限挑战中,硬生生凭借意志突破瓶颈,将家传的《山岳诀》推至新的层次,肉身强度暴涨。
“辐射荒漠”则是对生命本质的考验。即使有防护和星元护体,持续暴露在模拟的高能粒子流中,依然会带来持续的细胞损伤、神经刺痛和难以言喻的烦躁感。战士们需要在这里练习精准射击、小队战术渗透,以及最重要的——在身体不断发出警报的情况下,保持绝对的冷静和专注。一名精英士兵在一次训练中因防护服意外破裂,导致急性辐射病,虽经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继续训练的资格,他的案例被教官用来反复强调细节和纪律的重要性。
最可怕的无疑是“诡域迷宫”。这里没有固定的训练大纲,每一次进入都是一次全新的生死考验。可能刚刚避开一道突如其来的等离子流,就陷入一片粘稠的尘埃云,传感器全部失灵,只能依靠队友间的灵能链接或最原始的手势沟通;可能正在围攻一个模拟的帝国自动炮台,脚下的“地面”突然消失,瞬间落入极寒陷阱。伤亡指标在这里是公开的、冰冷的数字,提醒着每一个学员,这里与真实战场别无二致,甚至更加不可预测。
在经过数轮地狱般的模块化训练后,第一次大规模综合实战演习——“星尘残骸”在基地外一片真实的、布满小行星碎片的月面区域展开。
参演学员被分为红蓝两队。红军扮演地球守军,任务是守护一座模拟的临时前哨站;蓝军扮演帝国渗透部队,目标是潜入并摧毁哨站的核心能源。
演习开始,蓝军利用小行星碎块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接近。然而,叶星云凭借其强化后的空间感知,提前捕捉到了蓝军突击艇引擎微弱的引力扰动,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预警时间。
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