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绣花怎么了?女子学绣花不是应当应分的么?”
苏汐月很不淑女地翻了个白眼。
“况且我教孩子们琴棋书画,女红是茉莉姐姐负责教授的!”
许茉莉就是乔娘子,现在村里人都是叫她许先生。
“村子里的泥娃娃,你教她们琴棋书画有用么?还不如像里面的那女的那样,教她们绣花织布呢!”赵承渊不以为然道。
苏汐月瞪眼道:“村子里的女孩子就不能学琴棋书画了么?是谁定下的道理?你么?”
赵承渊冷笑道:“这些穷孩子,当务之急是要学习生存本领好吧?学那些东西是没什么用处的,会弹琴能多收粮食吗?会作画能不饿肚子吗?”
“你根本就不懂!”苏汐月明显不赞同,“学琴音能 ‘正人心’,通过抚琴可调节情绪涵养定力。”
“孔子提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琴乐是品性成熟的重要途径。”
“还有下棋讲究布局谋略、攻守平衡,对弈时需深思熟虑、克制急躁。”
“它不仅锻炼人的博弈能力跟全局观,更能培养 ‘胜不骄、败不馁’ 的心态。”
“《论语》中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不就是说下棋最能让人修养心性的吗?”
“还有书画可磨炼耐心跟专注力,这些你的先生都没教过你吗?”
这么多天来倾尽全力干的事业,现在被人全盘否决,这种感觉让她勃然大怒。
赵承渊不紧不慢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的先生自然也教授过我。”
“但是这些道理用在我跟你头上,或者其他的高门大户身上都没有错,但是山村里的孩子,肚子都填不饱,是不会考虑什么修身养性的!”
顾洲远闻言眉毛一挑,这个小王爷倒是让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这些话要是苏沐风说出来还差不多,从这个纨绔嘴里出来,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
赵承渊与苏汐月的争论,本质上是实用主义生存观与理想主义教育观的碰撞。
赵承渊的核心观点是 “生存优先”。
对于物质匮乏的山村女孩而言,绣花织布等技能能首接转化为生存资本,比如换取食物、衣物或收入,这是基于底层生活的现实考量 。
在温饱尚未解决时,“饿肚子” 的紧迫性远高于 “修身养性”。
这种视角贴近底层民众的真实需求,避免了脱离实际的理想化。
他隐含的逻辑是 “教育应与阶层需求匹配”。
琴棋书画属于 “雅文化”,其学习需要物质基础,如乐器、笔墨纸砚、长期空闲时间等等。
而山村女孩既缺乏资源,也缺乏应用场景,从 “投入产出比” 来看,确实存在资源浪费的可能。
果然这些京城里的大少,你可以说他纨绔,不思进取,但绝不能说他菜啊。
毕竟从小就有名师点拨,再如何不堪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眼光见识不是底层人能够企及的。
而相对来说,苏汐月则表现得感性许多。
她追求教育的公平性。
她反驳 “山村女孩不能学琴棋书画”,本质上是反对 “阶层决定教育权利” 的逻辑。
主张无论出身,人都有追求精神成长的资格。
她认为教育不应是高门大户的特权,底层孩子同样值得通过文化学习拓宽认知边界。
想法不错,但是确实有些脱离现实的理想化。
“哥,你说我们俩谁说的对?!”苏汐月朝着苏沐风问道。
她还是第一次在跟赵承渊的对局处于下风,许是这一次,她的身边没有了赵云澜的缘故。
苏沐风其实心里是比较赞同赵承渊的,但是他也不想打击妹妹。
便含糊其辞道:“你们两个的观点各有道理,但也都有些过于绝对了。”
“哼!说了跟没说一样!”苏汐月明显对他这和稀泥的态度很是不满。
“远哥,难道我教孩子们抚琴作画,却是教错了么?”苏汐月委屈巴巴道。
顾洲远大声开口:“自然没错,我站苏先生这边!”
他向来帮亲不帮理,人家小姑娘兢兢业业在村里教学,就跟大学生来穷山沟里支教一般。
自己哪能帮着外人来打击她的积极性?
苏汐月脸色顿时变得晴转多云,她喜笑颜开道:“远哥你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
顾洲远用力点头:“当然是真的,比真金白银还真!”
苏汐月拉着顾洲远的胳膊,娇声笑道:“还是远哥好!不像我哥,就知道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