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脊梁骨!”
说着朱九顿了顿随后开口解释道。
“这样吧,咱和你们说一下朱由检的生平看看。
你们也想想,和他有没有关系。
既然咱们要过去也要了解一下敌人!”
“朱由检继位时,明朝已深陷泥沼。
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专权,朝堂党争激烈。
辽东后金虎视眈眈,内地灾荒初现。
天启七年,17随的他接过皇位。
迅速展现出与前任皇帝不同的清醒与魄力。
即位仅三个月,便以雷霆手段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
查抄阉党家产,为东林党等正直官员平反冤狱。”
听到这话朱元璋也是有些发懵。
“老九这不挺好的吗?
能这么快的处理那些阉狗。
难道他后面糊涂了不成?”
见朱元璋开口朱九也是解释了起来。
“这就是他第一个犯的错误。
魏忠贤虽然独揽朝政,但其势力依旧依附于皇权。
当时整个大明都在缺饷。
也只有魏忠贤这种人能够在当时的东林党手上拿钱。
这朱由检是被人忽悠瘸了!
再魏忠贤死后,朱由检这才发现钱收不上来。
但哪个时候已经晚了!”
说着朱九不顾朱元璋额表情继续说道。
“然而,朱由检的性格短板与施政失误,最终让他的“中兴梦”化为泡影。
其一,多疑猜忌导致统治根基动摇。
他虽铲除阉党,却未能建立稳定的官僚体系。
因害怕大臣专权,他对官员始终充满戒心。
17年间竟更换了50为内阁首辅。
边关将领更是频繁更迭。
更致命的是,他轻信谗言。
将抗金名将袁崇焕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凌迟处死。
不仅自毁长城,更让边关将士心寒。
此后无人敢为明朝誓死效命。
这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偏执。
彻底瓦解了朝廷的统治合力。
其二,刚愎自用加剧内忧外患。
面对农民起义,朱由检初期坚持“剿杀为主”。
却忽视了灾荒与赋税过重才是起义的根源。
后期虽尝试“招抚”,却因不愿兑现安置流民的承诺。
导致招抚多次失败。
李自成、张献忠的势力反而越剿越大。
对待辽东后金,他既无长期战略,又不愿与大臣共担风险。
崇祯十五年,松山之战明军惨败,他为推卸责任。
竟将主帅洪承畴的家人下狱,彻底断绝了边疆将领的后路。
其三,财政政策的短视激化社会矛盾。
为应对辽东军费与赈灾开支,朱由检放弃了“整顿贵族土地。
追缴欠税”的治本之策,反而选择加征“辽饷”“剿饷”“练饷”。
三饷叠加,让本就因灾荒颗粒无收的农民雪上加霜。
“民穷财尽,盗起四方”的局面愈发不可收拾。
他试图通过“刮民财”挽救政权。
最终却将更多百姓推向了起义军阵营。”
但朱九话还没说完。
就听到了一旁马皇后的惊呼。
“重八!
快传太医!”
(新书上架了兄弟们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