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经百战的女记者周倩,采访过很多级别高的领导,也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太极宗师。
但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老科长,竟用一种近乎质朴的方式,
轻飘飘地抛出了一张她无法反驳,也不敢反驳的“情怀牌”。
历史。
民生。
三代人的奉献。
瓦解了她精心预设的“环保vs发展”的尖锐对立语境。
但周倩毕竟是省台的王牌,大脑宕机零点三秒,便强制重启。
“杨科长,”
她迅速调整面部肌肉,目光重新变得锐利,
“您说的历史我们尊重,工人的奉献我们铭记。”
“但历史不能成为污染的借口!”
“工人更不能成为阻碍环保大计的理由!”
比之前更加刁钻,更加致命。
她直接将杨科长那番话恶意定义为“借口”和“理由”
试图重新把道德的枷锁给他套回去。
摄像机后的工作人员,都为杨科长捏了把冷汗。
这问题是个死结,怎么解都是错。
然而,聚光灯下的杨科长,脸上不但没有慌乱,反而流露出一股高深莫测的平静。
那股源自孙连城办公室的“因果之力”
如同一个无形的控场大师,正在他身后悄然布局,为他抚平一切紧张。
他脑中那些尘封了十年的、关于产业升级的腹稿,
那些在无数个孤独夜晚加班后,被领导一句“不懂变通”进废纸篓的方案……此刻,
正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自动组合成一套无懈可击的绝地反击!
“这位记者同志,你误会了。”
杨科长开口,气定神闲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我们从没把历史当借口,更不敢拿几十万工人的饭碗当阻碍。”
“恰恰相反。”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正是为了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为了让我们的工人能有尊严地把饭碗端下去,
我们才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休克疗法来对待一个城市的工业脊梁!”
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声音也拔高几分,充满了专业人士不容置疑的自信。
“所以,我们市政府早就未雨绸缪,提出了‘精钢战略’和‘循环经济发展’两大核心方针!”
“我们不是要守着那些冒黑烟的落后高炉不放,而是要用技术革新,淘汰落后工艺,保留并升级我们的核心优势产业!”
“我们要炼的,是特种钢,是高附加值的钢!”
“我们要做的,是把工业废料变成宝贵的资源,是把生产污水处理成可以养鱼的清水!”
“因此,我们不是要‘关停’。”
他的目光灼灼,扫过镜头,仿佛在对全省观众立下军令状。
“而是要‘转型’!”
“是要给京州的钢铁历史,给三代产业工人,一个体面、富足、可持续的未来!”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滴水不漏!
他巧妙地将对方“要我关”
转化成了“我要主动升级”的远见卓识。
把一个被动挨打的死局,瞬间扭转成了高瞻远瞩、主动作为的正面典型!
周倩被彻底噎住了。
她所有精心准备的后续追问,都被对方这番宏大、正确且无法反驳的叙事,堵得严严实实。
直播间导播的耳机里,传来总监近乎咆哮的指示:
“她怎么回事!被一个科长牵着鼻子走!
让她拿出杀手锏!问数据!用数据打死他!”
周倩脸上那无可挑剔的微笑已经有些挂不住了。
她知道,再这么绕下去,这场她主导的“审判”,就要变成对方的个人政绩宣讲会了。
她决定,图穷匕见。
“杨科长,您说的蓝图很美好。”她的声音冷了下来,带着毫不掩饰的质问。
“但据我们所知,你们京州市上报的钢铁产能数据,存在严重问题!”
“这份数据,根本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请问,您对此有什么解释?”
这是最后的杀招。
直接攻击你数据的合法性,让你前面所有的宏伟蓝图,
都变成空中楼阁,变成欺上瞒下的无耻谎言!
空气凝固了。
所有人都死死盯着杨科长,看他如何面对这雷霆一击。
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