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点整,《京州午间新闻》准时响起。
头条新闻,便是记者王丽那张正义凛然的脸,占据了整个屏幕。
背景是石磨村群情激昂的村民,还有那面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村委会墙壁。
“面对严峻的供水危机,市信息办贾德龙主任临危受命,亲赴一线……”王丽的声音饱含感情。
“他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与村民同吃同住,彻夜不眠,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今天上午,贾主任当着我们的镜头,郑重提出了'c方案'……”
画面切换。
贾德龙那张布满血丝却精神亢奋的脸,被特写镜头推向了全市观众。
“不能再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受这种没水喝的苦了!”
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千家万户。
配上村民们雷鸣般的掌声和喜极而泣的特写,整个报道催人泪下。
一时间,京州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这件事。
饭馆里,食堂里,但凡有电视的地方,声音此起彼伏。
“嘿,这官儿可以啊,有魄力!”
“现在就缺这种敢拍板、敢担当的好干部!”
然而。
市民们交口称赞的英雄,在市委大楼里,却成了一颗引爆政治风暴的炸弹。
市委书记李达康的办公室里,气氛冷如冰窖。
百叶窗拉得严严实实,只漏进几缕光线,切割着沉闷的空气。
李达康在地毯上来回踱步,高档皮鞋踩在厚厚的地毯上,落不下半点声音。
但整个房间的压力,却在无声中节节攀升,几乎要凝成实质。
电视机还开着,画面已经转到了天气预报。
可贾德龙那张“大义凛然”的脸,仿佛烙印在屏幕上,反复灼烧着李达康的神经。
一个几万块就能修好的水管!
最多再扯皮几天,总能找到一个冤大头来买单。
结果呢?
被贾德龙这个蠢货,当着全市人民的面,吹成了一个预算可能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巨大工程!
先斩后奏?
不,这已经不是先斩后奏了。
这是直接把刀架在了他李达康的脖子上,逼着他点头!
“叮铃铃——”
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电话机尖锐地响起。
李达康一把抓起听筒,还没开口,财政局长老张那快要哭出来的声音就冲了过来。
“书记!电视台那个'c方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这儿电话都快被打爆了!上千万的工程款,咱们今年的预算里,哪还有这笔钱啊?全市的绿化带维护款还差着三百万的口子呢!”
李达康捏着听筒,青筋在额角突突直跳。
“我知道了。”
他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重重挂断了电话。
电话刚挂上,又响了。
这次是规划局的。
“书记,石磨村那一片的管网改造,规划上根本没有啊!
这要是动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周边多少项目要跟着调整?这不是胡闹嘛!”
一时间,李达康的办公室成了京州市的投诉中心和问责中心,每一个电话,都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这个市委书记的脸上。
他竟被一个自己都没什么印象的副处级干部,用虚无缥缈的“民意”当绳索,死死地绑架了!
“孙连城!贾德龙!”
李达康对着秘书,几乎是咆哮出声。
“让他们两个,立刻,马上,给我滚过来!”
半小时后。
孙连城和贾德龙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办公室。
孙连城还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样子,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愉快的乡村采风。
而贾德龙,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他刚从石磨村“凯旋”,此刻正沉浸在被村民奉为英雄的人生高光时刻,连走路的姿势,都带上了指点江山的气派。
一进门,看到李达康铁青的脸色,贾德龙还以为书记是在为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生气。
他一步抢上前,带着邀功的喜悦。
“书记!您放心,石磨村的问题,解决了!”
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如同打赢了一场伟大的战役。
“民心所向啊!到,当我说出c方案的时候,
那些老百姓的眼神…书记,这就是民心!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
李达康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