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第220章 一线生机,尘封的往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 一线生机,尘封的往事(1 / 3)

烟头在烟灰缸里堆成了小山。

侯亮平盯着桌上那几片可怜的文件碎片,第一次感到了某种智力上的羞辱。

赵立春就像个幽灵。

十几年前就设下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局,将最关键的罪证化为乌有。

只留下这些碎片,在嘲笑后来者的徒劳无功。

他掐灭最后一根烟,推开椅子站起来。

死物不会开口,但人会。

如果坟墓里挖不出证据,那就去敲活人的门。

他决定改变思路,不再执着于那份或许早已不存在的合同,而是去寻找当年事件的亲历者。

从他们蒙尘的记忆里,筛出金沙。

接下来的几天,侯亮平带着陆亦可,开始频繁拜访京州市国土局的几位退休老干部。

这些老人大多住在安静的老式家属院里,侍弄着花草,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起初,他们对侯亮平的到访都保持着警惕和疏离。

谈起往事,也是含糊其辞,用“年代久远,记不清了”来搪塞。

侯亮平很有耐心。

他不提审讯,只是陪着老人们喝茶、聊天,听他们抱怨退休金和身体状况。

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被岁月磨平,只剩下对往昔的淡淡追忆。

在一位姓钱的老局长家里,聊到当年京州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时,老人终于松了口。

“唉,那个年代,都讲究一个'快'字,特事特办是口头禅。”

钱局长摇着蒲扇,眼神飘向窗外。

“大风厂那块地,手续上确实……走得快了点。很多环节都简化了,上面打了招呼,我们下面谁敢多问?”

“上面是哪位领导?”陆亦可追问。

老人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

“具体谁经手的,现在不好说了。有的人已经走了,有的人也早就退了,都散了。”

线索似乎又断了。

就在侯亮平准备告辞时,另一位在场的老干部,一位当年在档案室工作的老人,突然想起了什么。

“老钱,你这么一说,我倒有点印象。”

老人扶了扶老花镜。

“我记得有一次开会讨论那个地块,好像是市委那边来的一个年轻人,秘书之类的,在底下嘀咕了一句,说什么'这块地的历史遗留情况很特殊,直接置换不合规矩'。”

“话音不大,但当时主持会议的领导脸色一下就沉了,狠狠瞪了他一眼,那小伙子就再没敢出声。”

侯亮平的心猛地一跳。

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点火星。

他立刻抓住这个细节:“您还记得那个年轻秘书长什么样吗?叫什么名字?”

老人努力回忆着,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太多年了,哪还记得清。就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文质彬彬的。那种会议,秘书都是坐在角落里做记录的,谁会去注意他呢?”

尽管线索模糊,但这已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

一个在当年那种高压环境下,敢于对领导决策提出疑问的年轻秘书。

这种人,要么就是愣头青,要么就是有极强原则性的人。

无论哪一种,他都可能对当年的内幕记忆犹新。

侯亮平立刻返回检察院,要求动用一切力量,调查当年参与过大风厂地块相关会议的所有市委秘书名单。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他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孙连城正为那场由他亲手炮制的“档案清扫风暴”感到不胜其烦。

市纪委的通知下发后,他办公室的电话就没停过。

各个单位都在请示“清扫标准”和“销毁流程”。

“宇宙那么大,他们却偏要纠结于故纸堆的分类。”

孙连城对着秘书小王大吐苦水。

“小王啊,这件事你全权负责,尽快落实。我这刚把办公室调整到最佳状态,他们又要来折腾。”

“形式主义,真是熵增定律在官僚系统里的体现。”

小王是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立刻开始动手整理孙连城办公室里积攒多年的旧物。

在一个文件柜的底层,他翻出一个落满灰尘的纸箱。

箱子里大多是些过期的学习材料和旧报纸。

但在最底下,小王摸到了一份用订书机订起来的复印件。

他抽出来,吹了吹上面的灰。

是十几年前京州市委某次专题会议的会议记录,议题正是关于“光明区工业用地调整”。

他快速翻了几页,在最后一页的旁听席签名栏里,一个龙飞凤舞的签名让他愣了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