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市政府大楼的会客室里,空调的嗡嗡声显得格外明显。
侯亮平端着茶杯,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
对面的林坤市长两鬓斑白,西服熨得笔挺,坐姿透着多年官场历练出的沉稳。
“林市长,这次来林城,主要想学习你们新城区规划的经验。”
侯亮平的开场白听起来再正常不过。
“京州最近也在搞类似建设,遇到不少难题。”
林坤客气地笑了笑,眼神却带着疏离。
“侯局长客气了,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算不上什么经验。”
两人就像两只老猫,在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
话题在绿化、招商、配套设施上绕了几圈。
侯亮平看似随意地叹了口气。
“规划容易,落实难啊。”
“特别是涉及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更让人头疼。”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林坤的反应。
“我们京州光明区,十几年前有块地,到现在还是糊涂账。”
提到“光明区”三个字,林坤端茶杯的动作明显顿了一下。
虽然掩饰得很好,但还是被侯亮平捕捉到了。
“是吗?”
林坤喝了口茶,声音有些干涩。
“年代久了,情况确实复杂。”
“当年京州的市领导对土地审批抓得很紧,节奏也快,雷厉风行。”
就是这句话!
“节奏快”三个字说得有些含糊,眼神不自觉飘向窗外。
那种表情,像是在回忆某种令人不快的往事。
侯亮平心里有数了。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复印件,轻轻推到林坤面前。
“林市长记性真好。”
“这是当年一次专题会议的签到表,您看,这是您的签名。”
林坤的目光落在复印件上。
看到那个属于年轻时代的自己,用钢笔签下的名字。
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那段被刻意尘封的记忆,被这张泛黄的纸重新撬开了一道缝。
“时间过得真快。”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
“是啊。”
侯亮平顺着话头继续。
“我听说,那次会上除了您,还有位年轻的副书记,也对那块地的审批程序提出过不同意见。”
“不知道您还有没有印象?”
会客室里陷入长久的沉默。
林坤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壁上摩挲着。
侯亮平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等待。
他知道,有些话一旦开了头,就很难再咽回去。
终于,林坤抬起头,直视着侯亮平。
目光里带着一种卸下重负后的坦然。
“你说的那个年轻副书记,是李达康。”
侯亮平的心脏猛地一紧!
李达康?
那个在电视上永远慷慨激昂的市委书记?
那个把gdp当作生命的改革闯将?
那个因为孙连城不批文件而大发雷霆的铁腕领导?
林坤的声音很低,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当时,他对大风厂那块地的置换方案,主要在程序上提出了疑问。”
“他认为,跳过挂牌直接协议转让不符合规定,建议补充相关手续。”
“话还没说完,就被主持会议的省委领导打断了。”
林坤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当时的场景。
“那位领导'建议'他,特殊时期要特事特办,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达康书记当时还年轻…”
林坤没有说那位省委领导是谁。
但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侯亮平感到后背发凉。
他一直以为李达康最多是个知情不报的旁观者。
现在看来,他从一开始就身处旋涡中心。
他到底是曾经奋力抵抗的勇士,还是最终选择妥协的官僚?
京州市委副书记办公室里。
孙连城正盯着桌上一份厚厚的文件发呆。
那是市规划局刚送来的《京州市未来十年城市发展蓝图》初稿。
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看得他头昏脑胀。
秘书小王小心翼翼地走进来。
“孙书记,市纪委关于'档案清扫风暴'的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