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走到发言台前,没有立刻开口。
他先是慢条斯理地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发出了“滋滋”的轻微电流声。
这个声音,让原本有些浮躁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礼堂,带着一种与他平日里截然不同的、深沉而悠远的质感。
“同志们。”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仿佛穿透了礼堂的穹顶,望向了那片他真正熟悉的、深邃的星空。
“今天,我不谈经济,也不谈改革。”
“那些都是‘术’的层面。”
台下一片哗然。
叶重和高建脸上的笑容都僵了一下。
不谈经济?不谈改革?那这个会开来干什么?
孙连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宣判般的冷漠。
“我们来谈一谈宇宙的终极命运。”
这句话一出,整个礼堂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如果说之前是期待的安静,现在则是全然的错愕。
几个年轻干部面面相觑,眼神里写满了问号:这位传说中的“宇宙书记”,难道真要当着全市领导干部的面,开一堂天文学公开课?
市委秘书长,也就是主持人,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他想提醒一下,但看着孙连城那副庄严肃穆、仿佛要揭示宇宙真理的表情,又把话咽了回去。
孙连城没有理会台下的反应,他转过身,对后台负责ppt播放的技术员说:“小同志,麻烦你,帮我投一张图。”
技术员愣了一下:“孙书记,我……我这里没有您的文件啊。”
“不用文件。”孙连城的声音平静无波,“你上网搜,热力学第二定律,找那个有积分符号的数学表达式,对,就是那个带‘s’的。”
技术员手忙脚乱地在电脑上一通操作。
几秒钟后,一张充满了复杂数学符号、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物理学公式图,被投影在了孙连城身后巨大的幕布上。
那冰冷的、抽象的符号,像一道天外符咒,镇住了全场。
没人看得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不明觉厉的震撼。
孙连城转回身,指了指身后的公式,开始了他的布道。
“今天,我要向同志们汇报的,是我个人对《关于宇宙熵增定律与行政管理的必然衰亡》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行政管理的必然衰亡”?
这几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叶重和高建的脸色,第一次同时变得凝重起来。
“同志们请看这个公式。”孙连城的声音不疾不徐,“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称为‘熵增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宇宙真理:任何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它的‘熵’——也就是无序、混乱的程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逆转地持续增加。”
他停顿了一下,让台下的人消化这个概念。
“熵,永远在增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有序走向无序,从整合走向解体,是宇宙万物不可违抗的宿命。”
“小到一杯热水最终会变凉,大到恒星燃尽、星系崩塌,最终,整个宇宙将达到一种绝对均匀、一片死寂的状态。物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热寂’。”
台下,高建市长身旁的一位留过洋的经济学博士,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他听懂了。
但正因为听懂了,他才更加迷惑。
孙书记说这个干什么?这跟北莞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孙连城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话锋一转。
“那么,这和我们的城市管理,和北莞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巨大。”
“因为,我们的城市管理系统,我们的行政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力求稳定的封闭系统。我们制定的所有规则、所有秩序,都是在对抗‘熵增’,都是在试图维持一种低熵的、有序的状态。”
“但是,同志们,这种对抗,注定是徒劳的。”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悲天悯人的味道。
“我们每一次激进的改革,就像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点燃一把火,瞬间提升了能量的交换效率,看起来一片火热,充满了活力。”
“但实际上,每一次剧烈的能量交换,都在急剧地、不可逆地‘加速熵增’!”
高建市长的脸色,肉眼可见地白了一分。
他那套“量子跃迁”的理论,被孙连城直接定性为“加速系统崩溃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