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感觉自己快要疯了。
一股无法忽视的暗流在北莞市涌动。
他看着一份市府督查室发来的通报。
通报严肃批评了几个部门在公文中“滥用科学概念、文风浮夸”的现象,并附上了几个典型案例。
第一个,是某街道办关于垃圾分类的总结。
第二个,是高新区那份半导体项目的“负熵流”报告。
孙连城的手指抚过那份通报,心里没有半点“拨乱反正”的快感,反而升起一股更深的寒意。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战争的号角。
这纸通报就像往一锅滚油里泼了一瓢冷水,非但不能灭火,反而只会让油锅炸得更响,溅起滚烫的油星,烫伤每一个旁观者。
果不其然。
这纸通报在“宇宙心学研究会”内部,被解读成了截然相反的意思。
市委党校的小会议室里,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读书会都要凝重。
赵明轩将通报的复印件,轻轻放在桌子中央,像是在展示一枚敌军的勋章。
“同志们,都看到了吧?”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被庸人误解的悲壮。
“督查室的同志,他们看不懂,他们不理解。他们把我们探索宇宙真理的伟大行为,当成了文风问题。”
“这是典型的,认知降维。”
慢板科技的创始人李哲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冷光。
“他们试图用二维的尺子,去丈量三维的世界。”
“这恰恰证明了,孙书记思想的超前性,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行政体系的理解范畴!”
在座的会员们纷纷点头,脸上都浮现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神圣使命感。
“所以,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小圈子的‘悟道’层面了。”
赵明轩的视线扫过每一个人,像点燃了他们眼中的火焰。
“思想的火炬,如果不去照亮更多的人,那它就只是一根燃烧的木棍!”
“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建立我们自己的阵地!”
他停顿了一下,每一个字都砸在众人的心上。
“我提议,由我们研究会牵头,创办一份内部刊物!”
“就叫——《熵增研究内参》!”
这个提议,像一块被投入湖心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所有人的狂热。
“好!这个名字好!直击核心!”
“内参形式,既能保持我们思想的纯粹性,又能精准地向上层传递我们的思考!”
“我们必须把孙书记的理论,系统化、工具化,让它成为可以指导具体工作的‘手术刀’!”
狂热的氛围中,创刊号的任务被迅速提上日程。
他们一致认为,创刊号必须一炮打响,必须选择一个足够有分量的目标,来展示“孙氏心学”那摧枯拉朽的解释力和批判力。
“我有一个想法。”财政局预算处的一位副处长,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的颤抖,“市里最近正在推进的‘城市音乐喷泉广场’项目,大家知道吧?”
众人点头。
这个项目是高建市长力主推动的“城市形象提升工程”的核心部分,号称要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音乐喷泉,总投资高达三个亿。
“这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内部争议就很大。”那位副处长压低声音,“三个亿,如果用在老旧小区改造或者增加学位上,能解决多少民生问题?但现在,都要变成一堆随着音乐喷射的水柱子。”
城建局的一位工程师立刻附和:“何止是钱的问题。那个喷泉设计功率极大,建成后,光是每天的电费和维护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完全是一个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和‘生态账’的工程。”
赵明轩和李哲对视一眼。
两人眼中,都迸发出了看到猎物的光芒。
找到了。
这就是完美的靶子。
一个耗资巨大、华而不实、由改革派市长高建主推的“面子工程”。
用孙书记的理论来剖析它,简直是天作之合。
“好!”赵明轩一拍桌子,“创刊号的重磅文章,就做这个选题!”
他竖起一根手指,表情变得无比严肃。
“但是,同志们,注意一点。”
“我们不谈钱,不谈民生,那些都是老生常谈,是低维度的批判。”
“我们要升维!”
“我们要完全站在孙书记的理论框架内,用‘熵’的视角,来解构这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