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上午,市政府大楼前,炸了。
数十辆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豪车,歪歪扭扭地堵住了门口的马路。
一群西装革履的企业家,此刻却像讨薪的工人一样,聚集在大楼前,脸上写满了愤怒与焦急。
“我们要见市长!”
“废除星际分类法!我们要生存!”
“孙连城下台!还我营商环境!”
口号声此起彼伏,孙连城的名字,在短短几天内,成功从一个虚无缥缈的“天道导师”,变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企业公敌”。
希尔顿酒店顶层,旋转餐厅。
刘必定一边优雅地切着牛排,一边通过落地窗,冷冷地注视着市政府门前的闹剧。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放下刀叉,拿起手机,拨通了省城经济报总编的电话。
“张总编,我是刘必定。市政府门口,有个关于北莞营商环境的大新闻,我建议你们派个最得力的记者过来,深度挖掘一下。”
他又拨了另一个号码。
“喂,南方都市频道吗?我这里有个选题,叫‘一个城市的荒诞环保实验’,素材非常劲爆……”
半小时内,刘必定打了七八个电话,动用了他在媒体圈的所有人脉。
他要做的,就是把火烧得更旺,把水搅得更浑。
让孙连城,让整个北莞市政府,都坐到舆论的火山口上。
很快,一辆辆印着各大媒体logo的采访车,呼啸而至,长枪短炮对准了那些激动的企业家。
“王总,请问这次的垃圾分类新规,对你们企业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李董事长,您认为孙连城副书记,是否还适合领导北莞的经济工作?”
闪光灯下,企业家们积压已久的苦水,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他们声泪俱下地控诉着新规的荒谬,痛陈生产成本的飙升和订单的流失。
这些画面,通过电视和网络,迅速传遍了全省。
《北莞“星际垃圾”之困》、《荒唐政策猛于虎,企业何辜?》、《谁该为北莞的营商环境恶化负责?》……诸如此类的报道,铺天盖地。
舆论的烈火,为刘必定的最终一击,提供了完美的燃料。
当晚,他再次召集商会的企业家们,直接将那份早已准备好的弹劾联名信,拍在了会议桌上。
“各位,时机到了。”
刘必定的声音充满了煽动性。
“舆论在我们这边,民心在我们这边!现在,我们只需要临门一脚,把这个祸害北莞的‘神棍’,彻底踢出局!”
再也没有人犹豫。
之前还有所顾忌的企业家们,此刻被媒体壮足了胆气,排着队,在那份联名信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不到一个小时,签名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个。
一场足以撼动北莞政坛的巨大风暴,已然成型。
而风暴的中心,孙连城,却对外界的一切置若罔闻。
他悠闲地坐在办公室里。
电视里正播放着企业家们控诉他的新闻,他听着那些对自己的“恶毒攻击”,脸上却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
成了。
闹到这个地步,省里不可能再坐视不管。
自己这顶“懒政怠政、胡乱指挥、严重破坏生产秩序”的帽子,是铁板钉钉,摘不掉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崭新的稿纸,拿起钢笔,在抬头的中央,郑重地写下了五个大字:
“引咎辞职报告”。
他一边听着电视里对自己的口诛笔伐,一边文思泉涌地写着自己的检讨。
“……本人因认知水平有限,宇宙观过于超前,未能将先进理论与北莞市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好心办了坏事,给全市的工业生产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写到动情处,他甚至还抬手,用力挤了挤干涩的眼睛,硬是逼出了几滴鳄鱼的眼泪,滴在了稿纸上。
完美。
这份报告,情真意切,罪状确凿,态度诚恳。
领导看了,不批准都不好意思。